这是明代火器发展史上个转折点。
由于在明代,从外国来人,大都被统称为佛郎机人,所以所有从外国进来火器,无论是走私,偷来,还是抢来,统统被称为佛郎机。
而汪鋐所缴获这批佛朗机(即船炮),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火炮,朝廷十分重视,立刻派人进行研究。
要知道,中国人向善于研究,但凡世界上弄出个新东西,甭管是不是自己研制,拿过来研究研究,几天就能造个差不多出来,仿制且不说,往往质量比原件还要好。
佛朗机就是如此,从葡萄牙人船上卸下来,装上弹药射上两发,别说,还真好用,于是乎先用再改,先改再用,再用再改,再改再用。原本放在船上用大家伙,体积越改越小,种类越改越多。
意料是,炮声响过很久,明军却既不跑,也不架云梯,反而以两人为组,在原地架设种两米多长,看似十分奇怪装置。
正当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却听见惊天动地雷声——天雷。
伴随着震耳欲聋巨响,明军阵地上万炮齐鸣,无数石块、铅子从天而降,砸在西城城头之上。
日军毫无提防,当即被打死打伤多人,小西行长本人也被击伤,在被扶下去包扎之前,他大声喊出这种可怕武器名字:
“大筒!”
到嘉靖二十六(1547)年,明代佛朗机成功实现国产化,完全使用国产料件,自主研发,填补国内空白,并能批量生产,达到十六世纪国际先进水平。
明朝军事工作者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国产货品质是有保障。
比如明军装备大样佛郎机,全长仅两米,有准星供瞄准,炮身可左右旋转。具有极强大杀伤力。
两米大炮,两个人就能用,按说是差不多,但中国人改造精神实在厉害,很快,明朝又研制出小佛郎机。
小佛郎机,全长仅九十厘米,炮身附有钢环,可供随身携带,打仗
在日语中,火枪被称为铁炮,而被称为大筒,是大炮。
谜底就此揭晓,明军之所以不用火枪,是因为他们用火炮。
跑几百里路远道而来,自然要拿出最好礼物招待客人,藏着掖着,那是不地道。
不过确切地讲,明军刚刚使用那玩意,不能称作大炮,按今天军事分类,应该算是手炮或是火箭筒,它真实名字,叫做佛朗机。
嘉靖初年,次海上遭遇战中,海道副使汪鋐击败自己敌人——葡萄牙船队,战后,他来到对方毁弃战船上,发现批从未见过火器,经过演示,他发现这玩意威力很大,值得推广,于是他决定,将此物上交中央,并建议仿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