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严嵩,是个正直人。
但隐居十年之后,他终究还是答应个人邀约,再次出山为官。并非是他出尔反尔,只是因为这个人他无法拒绝。
此人就是们老朋友,当时内阁首辅杨廷和。
在严嵩看来,杨廷和是朝廷支柱,在杨廷和看来,严嵩是难得人才,而更为重要是,十年前(弘治十八年1505)那次会试,点中严嵩卷子,对其赞扬有加,并成为他老师人正是杨廷和先生。
杨先生真可
正德元年(1506),严嵩被选为翰林,成为名庶吉士,这年他二十七岁,年少高才,前途远大而光明——光明时间合计三年。
正德四年(1509),严嵩迎来个噩耗,他母亲去世。
严嵩是个十分孝顺人,在父亲死后,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供他读书考试,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在,实在是场人生悲剧。
但凡是个人,遇到这种事都会悲伤,但严嵩却似乎有点过头,他日夜痛苦,伤心过度,差点送命,经过紧急抢救才活过来。
这还没完,悲痛至极严嵩又做出个更让人意外决定,他要辞官回家隐居。
证明,地方经验放到中央,往往都是不灵。考试成绩出来后,名落孙山严嵩叹着气走回头路。
不要紧,下次定能够考上!
过三年,他进京参加第二次考试,几天后,他拿着京城同乡送慰问品回家。
神童也好,天才也好,考不上就考不上,说啥也没有用。
失望严嵩没有放弃,他确信自己定能够成功。
这是个让人钦佩抉择,个前途无量年轻人,放弃荣华富贵,避开俗世红尘,只为纪念自己未能报恩母亲。二十七岁严嵩是个不起人。
严嵩回到老家隐居,但国家并没有忘记他,朝廷曾多次下旨,希望他回朝中为国效力。
可严嵩拒绝,他已经过守制期,却仍拒不入朝,只因为另个理由:
“*人当道,在下不堪与之为伍!”
他口中*人,就是当年红得发紫钱宁和江彬,严嵩有他自己骨气:宁可不当官,也决不与小人同流合污!
于是他去考第三次,这次他不再有任何幻想,考上就好,只要考上就好。
但上天却跟他开个玩笑,善意玩笑。
老天爷可能觉得严嵩先生才学深厚,非要消遣下他,所以在两次落榜之后,严嵩意外地得知自己考试成绩——二甲第二名。
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所以二甲第二,就是全国第五。
这个成绩实在太好,严嵩惊讶之余大喜过望,他认为,自己命运将就此彻底改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