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部副经理先开口,她说:“这张专辑风格还算统,但如果没记错话,里面居然有三首轻摇滚……不解音乐,但是解市场,所以……建议公司还是用偏保守点策略来安排宣传和发行,先打榜试试看。”
发行部经理点头,“有点危险。过去已经有不少轻摇滚扑个半死。不过,觉得这张专辑还是有亮点,廖辽嗓子是个,两首主打歌也是个。那首《那年夏天》做第主打,不错!发行话,跟老张看法致,保守点好。”
这个会就是上市前定调子会,发行和宣传部自然话语权极重。他们话说完,位高管直接就点点头,“同意。就先按照保底走吧?磁带20万,CD两万,黑胶话……记得廖辽上张单曲黑胶卖就不错,虽然黑胶没几年活头,快淘汰,但就是有批发烧友喜欢这个呀,所以,反倒建议黑胶多发点……三千张吧?郑总,你觉得呢?”
郑总点点头,扭头看向艺术总监杜晓明,“老杜,说说?”
杜晓明习惯性地摸摸自己背后辫子,也不管会议室里有多少人,直接掏出烟来点上,说:“般吧!
要期待会有什不相干人来捧场好。
廖辽不是什大牌,虽然她此前发行那首单曲口碑不错,但就凭首单曲,很难说让那些乐评人们期待到需要巴巴跑来长生唱片试听地步。
加上没空儿,加上没兴趣,加上不在京,加上不屑来听……等等,到最后,来参加她专辑试听会,其实还是有限那十来个人。
以郑总为首三个高管,和公司三驾马车:艺术总监杜晓明、艺术副总监赵美凤、艺术副总监兼经纪部经理司马杰,以及两位录音师,宣传与发行部经理、副经理,生产部副经理,廖辽,和黄文娟。
斥资百多万打造专业级听歌室,效果绝对够赞。但正如平常听起来很好听声音旦进录音棚就很容易破绽百出样,越是专业音响设备,越是具有极强放大能力:优点被放大,缺点也被放大。
单从声音来说,廖辽很稳,近乎无可挑剔。
但专辑内容,也就是歌,却让宣发部经理和副经理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
四十多分钟专辑放完,郑总站起身来,说:“隔壁会议室,开会。”
到会议室,郑总敲敲桌子,说:“都说说吧,有什看法。”
生产部副经理就是来凑数,他只是需要带着会议结束之后生产计划回去就够,所以他不需要说话,两位录音师以及黄文娟都没资格列席,所以事实上参加这个会议,除廖辽之外,共还有八个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