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行方没有负担宣发费用情况下,就只能收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5~15%作为代理发行费用,折算成可分账票房比例,仅仅2%~6%。
这个具体比例会根据双方话语权轻重而有所调整。
而有着《美好明天》成功经验、又跟神华影视关系密切飞黄工作室,显然有着更高话语权。
也就是说来去,《使命与抉择》拿到这15亿票房,实际分账时候能比其他电影至少多分10%!
而以这种级别票房来说,每多分那两个百分点,差别可能都在千万级别。
其他电影成本中,宣发都是占很大部分,这也会影响片方最终收入。
某些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就很喜欢签对赌协议,比如制片方以总票房10亿价格将电影保底发行权授权给发行方,这样来,制片方直接就可以获得3亿多保底收益。
这样做好处是,制片方可以少担风险,就算电影票房惨败、血本无归,这些损失也都会由发行方承担,而制片方还是可以从发行方那边稳拿3亿多。
可如果电影票房爆,超过10亿,那多出来这些钱,只有小部分会给到制片方,大头都被发行方拿走。
当然,这种协议也不是人人都有资格签,往往是名导演金字招牌系列电影,才能获得这样待遇。
更何况,这些计算都是以目前15亿票房来算。
电影可是还要再延期2个月啊!
当然,按照常规经验,就算延期2个月,票房也不会再有太大波动,延期票房能到总票房半成,也就是5%就不错。
15亿票房,延期票房最多也就六七千万。
因为部电影从上映到火爆是很快,上映之后个月内,想看都看过,不想看也不会再去看,靠着些“漏网之鱼”撑起来票房不会很多,而且院线也不会再
但这也反映个事实,就是在电影行业,发行公司话语权是很重。部电影想要火,必须要花费大量资源进行宣传,那最后分钱时候,发行方肯定也不能少拿。
如果发行方预付影片宣传发行费用,那发行方会收取分账票房12~20%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这个代理发行费还会更高。
很多片方为降低风险,都是不会自己承担宣发费用,所以最终票房中大块收入都要作为代理发行费支付给发行方。
很多电影看似票房很好,但制片方还是亏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使命与抉择》却是个异类,票房虽然爆,但却并没有花多少钱在宣传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