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诺夫(主管是萨尼·梅塔),克诺夫责任编辑是盖瑞·菲斯克琼。这三位在美国文艺界都是顶尖人物。如今想来颇有些诧异:这些人物居然会对感兴趣!不过当时也很拼命,根本没有余裕思考对方是何等不起大人物。总之就是托熟人找门路,与各种人面谈,然后挑选觉得可以信赖人。
想起来,他们三人对感兴趣好像有三个理由。第个是是雷蒙德·卡佛译者,是将他作品介绍到日本人。他们三人分别是雷蒙德·卡佛代理人、出版社代表、责任编辑。想这绝非偶然,或许是已故雷蒙德·卡佛在冥冥之中引导着——当时他去世才不过四五年。
第二个是《挪威森林》在日本卖近两百万部(套),在美国也成话题。即便在美国,两百万册对于文艺作品来说也是相当庞大数字。拜其所赐,名字也多少为业界知晓。《挪威森林》说来就成寒暄时名片代用品般。
第三个是已经开始在美国慢慢发表作品,作为个新来者,“潜力”得到青睐。尤其是《纽约客》杂志对高度评价事,觉得影响巨大。继威廉·肖恩之后担任主编“传奇编辑人”罗伯特·哥特列波不知何故似乎也对颇为中意,亲自领着参观公司角角落落,这对来说也是美好回忆。直接负责作品责任编辑琳达·亚瑟也是位极具魅力女子,和莫名地意气相投。虽然很久以前她就辞去《纽约客》工作,但们至今仍交往甚密。回想起来,在美国市场发展或许就是由《纽约客》培养出来。
从结果来看,与这三位出版人(宾奇、梅塔、菲斯克琼)合作,是事情得以顺利运作重要因素。他们都是精明强干、热情洋溢人,拥有广泛人脉,在业界有确凿无疑影响力。还有克诺夫知名设计师奇普·基德,也从《象消失》直到最新《没有色彩多崎作和他巡礼之年》,为所有书担任装帧设计,获得很高评价。甚至还有人就是为欣赏他书籍装帧,等待着新作问世。受惠于这样人才,也是个重要因素。
还有个原因,恐怕是从开始就刻意将自己是“日本作家”事束之高阁,与美国作家站在同个擂台上。自己寻觅译者,委托他们翻译,再亲自核对译文,然后将译成英文稿件拿给代理,请她卖给出版社。如此来,无论是代理还是出版社,都能按照对待美国作家态度来对待。也就是说,不再是个用外语写小说外国作家,而是与美国作家站在同个竞技场上,按照和他们相同规则去竞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