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对空泡捕获成功后,研究道路豁然开阔,进程也变得平滑起来,成果个接着个出现,真有种坐在过山车上感觉。继提出球状闪电激发猜想,丁仪从理论上描述宏电子存在后,林云技术天才开始发挥关键性作用。
研究下步自然是收集宏电子,丁仪理论研究所需数量并不多,但对于基地武器研究来说则所需数量十分巨大。这本是件很困难事,因为传统电弧采集方式危险性很大,几乎不可能再次进行。人们想出各种解决方法,其中被考虑最多是使用遥控飞行器,这虽然可以解决安全问题,但对于采集大量宏电子来说,则耗资巨大,效率很低。
林云则考虑直接探测未激发状态宏电子,她认为,既然宏电子在近距离能够被肉眼看到,那它也定能被高灵敏度光学观测手段在远距离定位。她设想种大气光学探测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在个巨大空间范围内探测到透明但对光产生折射实体,系统有两束扫描大气激光,相互垂直,在地面有套高灵敏度图象采集和识别系统,将两束激光在大气中折射变化组合成三维图象,其算法与CT扫描相似。
时间,基地里充满许多不穿军装人,他们是软件工程师、光学专家、模式识别专家,甚至还有天文望远镜制作者。
系统建成后,们在屏幕上看到并不是宏电子,而是大气纷乱扰动和气体流,这些大气运动平时是看不到,这个系统则使其十分清晰地显示出来。惊奇地看到,平时看去宁静如水大气竟是个如此骚动世界,如同个巨大洗衣机中水流。意识到这套系统在气象学上定有很大用处,但由于精力集中在宏电子探测上,这方面并没有向深处细想。
宏电子影象混在这庞杂扰动气流影象中,但由于其显著圆形形状,模式识别软件可以很容易地将它们从片混沌中提取出来。这样,就实现大批量宏电子空中定位,定位后采集就很容易,因为未被激发宏电子没有危险。采集时也不再用探杆,而是使用张由超导线织成大网,有时次就能收集到多个宏电子,这过程很像在空中捕鱼。
现在,要获得球状闪电并将其变成人类收藏品已是轻而易举,回想人类研究它艰难历程,那些像张彬和郑敏样献出毕生精力甚至生命而无所获人,那西伯利亚密林深处悲壮3141基地,大家感慨万分,们现在才发现自己走多少弯路,绕多大个圈子。
许大校说:“这就是科学研究,以前每步不管多荒唐,都是必不可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