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小气劲。
要说朝廷里没高人看出黄册库财务症结所在,是不信,但偏偏就是没人愿意从根本上解决。没办法,祖宗成法,不好轻动,能糊弄就糊弄阵吧。再说,大明皇帝们普遍没有财务常识,他们只认准点,省钱就是好事,要钱就是无能,谁会愿意为个冷衙门去触霉头?
这种东支西绌财务状态,直持续到正德年间,终于到达极限。正德九年,黄册库又次面临驳查之年。他们提前做个估算,发现整个驳查支出,没有两万两打不住,不禁面色大变。
再不想点什新办法,只怕黄册库就要破产。
穷则思变,终于有
,黄册库做次清查,发现在库黄册七十九万二千九百本,其中六十四万七千两百本册壳都烂,需要重新装订。
这个是贮藏损耗,费用没法摊派到各地,只能黄册库自己出。
管事*员算笔细账。每本黄册,得用染黄厚纸两张,留出富余,共要采购百二十九万五千两百张,每张用银三厘;还有装订用绵索条数,也要同等数量,每条用银厘。再算上人工杂费,共是四千五百余两。
黄册库出不起这笔钱,去找南京户部要。户部习惯性地踢皮球,行文给南京吏、礼、刑、工四部,并南京国子监、应天府、都税司、上元、江宁两县,让他们“照例斟酌取用”。可是谁都没理睬,都以本部不敷为由,踢回给户部。
就连最软两个柿子——上元和江宁两县,都摆出副死猪不怕开水烫强硬态度。两县在上年刚遭灾,若接这个差事,老百姓非造反不可。
南京户部头可大,黄册库是本管业务,万被御史风闻,参上本“放任黄册损毁不理”,罪名可不小。他们只好硬着头皮,挖地三尺,看哪里还有银子可以挪用。
最终还真让他们找到条路。
南京户部下辖衙门里,有个“龙江盐仓检校批验所”,收储着大批专卖盐货,以供整个南直隶地区用度。户部查阅下,发现此时仓库里还有五十四万八千六百斤余盐,不由得大喜过望。
按照规矩,这批余盐会变卖成银钱,给南京诸位*员发放俸禄,本不得挪借。可这时候户部也顾不上这些,皇上您不给钱养活,须怪不得们自谋生路。他们打个硬气报告给上头,说实在没钱,不借支话,黄册库档案可就全完蛋。
话都说到这份上,上头还能怎办?很快皇帝批文下来,准许其变卖余盐,所得银钱挪用于纸张、绵索购买。但皇帝还特意叮嘱句:“以后续收余盐,照旧折给*员俸粮,难准再用。”就这次啊,下不为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