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个规定,监生在后湖工作时长,确实可以折算成等长实历,但三个月封顶。如今次驳查动辄数年,监生干得再多,也只算三个月工分,其他时间还是白干。
可想而知,线驳查人员士气,会变成什鬼样子。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大明朝廷衮衮诸公,难道都是白痴吗?
读史有个很重要原则,就是不要轻易把古人当白痴。们今天可以看到历史,和当时人视角不同,获得信息亦不同。如果设身处地去想,就能明白,很多看似愚蠢举动,自有其逻辑和动机。
比如“过湖监生”待遇问题,是从宣德之后开始凸显。这段时间,正是大明士绅集团开始发展壮大阶段。根据《大明律》,这些士绅可以减免税赋徭役,比起自耕农经济上天然具有优势。他们又可以通过科举等渠道,在政权里取得话语权。
事务冗促。册本浩繁,遽难查对。”
这封奏疏意思是,上期黄册还没驳查完毕,眼看下期新册就要来,咋办?
上期黄册是弘治十四年造,十五年送审;下期是正德六年(1511年)攒造,七年送审。也就是说,从弘治十五年到正德五年,前后足足驳查八年时间……
但也不能怪国子监。这期参与驳查监生共是三百五十人,大半是老弱病残,能干活不过半数,还时不时会跑散大片。这种士气,叫人家怎提高效率?
到正德十二年,终于有个叫唐鹏监生勇敢地站出来,上书朝廷说实话,明确指出黄册效率低下原因是监生待遇太惨,请求改善。
最终这个利益共同体在中枢则为高官,在乡里则为缙绅,以士林为纲网,以族亲为身基,形成个能与皇帝抗衡集团。
这个共同体天性,是利用经济和政治上优势去兼并土地,攫取利益。正如海瑞说那样:“以故富者辄籍其产于士大夫,宁以身为佣佃而输之租,用避大役,名曰投献。故士登乡举,辄皆受投献为富人。而士大夫既谢失势,又
他诉求是,恳求朝廷把驳查工作时间算入“实历”。
在正德年间,就连国子监授官都已名存实亡,这些监生孜孜以求,居然还只是“折算实历”这点待遇,实在是太可怜。
唐鹏请求,得到当时南京户部支持,相关*员也纷纷上书,表示再不改善,这活真干不下去。这次朝廷终于也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开会议几日,最终拿出个办法:
“过湖查理黄册监生三个月满日,准作实历事三个月……比例准历,以均劳逸。”
看着从善如流,可仔细琢磨,实在太过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