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手、书手:在明代县衙中,除知县、佐贰、首领官等数量很少朝廷命官之外,大量日常行政事务是由各房、科中吏书来完成。吏书为吏员与书算合称。吏员是由国家任用、在吏部注册、地位低于官公职人员。书算,包括书手和算手,从百姓中佥雇,辅助吏员工作。书手专司抄写事宜,关注文书之往来,如依稿誊写刑名文书、赋役黄册等;算手则专司会计事务,如计算名目繁多赋役折银等。
如果审验无误,衙门会重新排定下期里长、甲首和徭役排序,填成“编次格眼”,与确认“清册供单”起送回到相关里。里长要把这些资料誊写成正式文稿,造出两本里册,册黄封上缴,册青封留底。
你没想错,每里黄册,由本里百十户自己掏钱攒造,朝廷没这笔费用。直到州级,才有专门z.府预算来造册。
朝廷虽然不掏钱,要求还挺多。
黄册尺寸和户帖样,宽尺二寸,长尺三寸。对于册内文字,书手必须以范本格式来抄录,字体尺寸都不许出错。字要抄在原册纸上,不许涂抹或额外浮贴,以避免篡改情形。弘治三年,为增加作弊难度,还把原来小字楷书改成大字楷书。
黄册攻防战
前面说,黄册脱胎于户帖。两者内容接近,但在很多细节上颇有不同。这些不同,不光体现在两者格式细节中,也体现在两者攒造流程上。
那册黄册,是怎出炉呢?
首先,造册之年,户部会提前半年备好标准黄册格式,得到皇上批准后,分别下发地方。
其次,地方官府会按照黄册样式进行翻刻。不过他们需要刻造不是黄册,而是“清册供单”。
黄册制造材质,得统用厚实绵纸,不得经过粉饰或漂白,因为那样容易让纸张变脆发黄。甚至连订册,都必须用绵索来穿起,不许使
“清册供单”和黄册不太样,它是种针对单户调查表格,用来搜集户人丁、事产等信息,和户帖差不多。咱们可以把它理解成黄册预填草稿。
接下来,官府会把印好“清册供单”下发到里、坊、厢这级,让现年里长亲自送到甲首手里,甲首再分别送到本甲十户人家,填写清楚,户单,签上自己名字作保,以确保真实性。
工作完成之后,里长会把本里百十张“清册供单”合成册,递交给当地衙门。
当地衙门收到辖区内所有里、坊、厢“清册供单”之后,并不忙着合册攒造,先让户房官吏并算手、书手进行磨算复核,尤其还要调阅上期数据来比较,看是否存在问题。
【注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