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这届婺源县中举有两个人,个叫汪元哲,个叫汪若极。不过他们俩个是六合人,个是旌德人,只是寄籍在婺源县学。所以更准确表述是:万历二十八年秋闱,婺源县本籍学子全军覆没。
这简直太荒唐。
婺源是什地方?那是朱熹朱老夫子祖籍所在,儒宗根脚,灵气攸钟,等文华毓秀之地。
即使好汉不提当年勇,只看本朝往届乡试成绩:上届,也即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婺源籍中举士子七人;再上届,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中举士子六人;再上届,万历十九年(1591年),中举士子七人;甚至在万历十三(1585年)、十六年(1588年)两届,每届都赫然有八位婺源士子过关。前追隆庆、嘉靖、正德、弘治、成化诸代,哪届秋闱,婺源县都能拿下至少掌之数解额。
要知道,这可是南直隶,是竞争最残酷考区。婺源区区县,能保持如此之高中举率,足可以自矜文运丕隆。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九月初九,正逢大明传统佳节——重阳节。
在这天,帝都天家会登上万岁山,登高燕饮,簪菊泛萸。从京城到十三个布政使司、南北直隶普通百姓,同样也要畅饮重阳酒,分食花糕。家里有女儿,还会在这天返回娘家,起拜祭灶神和家堂,其乐融融。
不过此时南直隶徽州府婺源县,却是片愁云惨雾。居民们虽然也忙于重阳之事,可都有些心不在焉。从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县学教谕到当地有名望乡绅乡宦,都聚在紫阳书院,脸颓丧,脸愕然。
就在天前,有本县快手从南京风尘仆仆地赶回来,抄回份乡试榜单。
明代科举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其中乡试是行省级考试,三年次大比,考试时间是在八月,因此又称“秋闱”。能通过秋闱乡试士子,成为举人,有进京跃龙门资格——范进中举,境况立即天翻地覆,可绝不是小说家夸大。
这个科举大县,今年竟然被剃个光头,这怎
万历二十八年庚子,正是大比之年,整个南直隶学子都汇聚到应天府,集中考试。乡试共三场,般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举办,放榜日期则视考官阅卷速度而定。像南直隶这种文教繁盛之地,每届考生都高达四千余人,往往拖到九月初才会放榜。
榜单出,婺源县派去观榜快手第时间抄结果,回报县里。
这次结果,让他们无比震惊。
婺源,脱科。
就是说,婺源县去考试士子,个中举都没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