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加把劲能轻松翻过丈余高长城,大队骑兵却做不到,而众所周知……
司马舒笑道:“边塞之人都知道,有马匈奴骑兵和无马匈奴步兵,全然是两回事!”
……
作为老对手,匈奴人自然也明白这点,到第三天时,他们果然又玩声东击西把戏,试图进攻西边障塞,但主力却出现在东边,集中兵力进攻座烽燧。
也不管轻侠戍卒死守燧中,只填平沟壑,让人扛着宽大木板,铺在墙垣之上,想让马队就此越过障碍。
向:“只听人说,那次是逆风而行,而这次,风向对军有利。”
达坂城属于季风气候,为夏半年刮东南风,冬半年刮西北风,这几天正好刮起东南风,来自吐鲁番盆地热风穿过峡谷隘口,让人不觉之间,后脑勺和背上就全是汗。
匈奴人就没有这般舒服,被这几乎天不停风闹得没脾气。前日初至时,他们派三四千名弓手,想要利用弓箭抛射射程,围攻西边靠近盐湖障塞。
但弓手们射出箭却撞上迎面而来东南风,射程大大缩减落在烽燧前十几步不说,准头也差得不行,汉军举盾或缩头便轻易躲过。
反而是烽燧上汉军士卒操弩而射,有顺风之效,忽然增加射程往往能吓到匈奴人,逼得他们只能后退。
可才过百余骑,匈奴人就迎来惊喜。
随着烽燧举烽,汉军自然知道是何处受到攻击,达坂城障塞处驻扎骑兵曲立刻出动,领军是校尉奚充国。
这位校尉素来以神速出名,十余里路,疾驰骑兵片刻便至,反而将越墙而入匈奴人包围,逼得他们不得不丢下百多具尸体退却。
这也是汉军在河西长城套路,依靠烽燧确定匈奴人入寇位
所以万章他们工作其实挺简单,和平日样,烽燧上放放哨,见到有胡虏过来就放上几弩,举烽告知障塞敌情即可——韩校尉和冯司马奉都护之命在此督战,严禁任何人出塞。
第次打仗万章有些担心,因为这道“长城”虽然将通往车师路几乎封死,且高达丈余长垣外还设虎落,挖沟渠。但汉军人数有限,三千人放在西且弥,只剩下三四千守着达坂城塞,分散开来后,燧不过五十人,障塞里五六百,若匈奴集中攻击点,击破还是不难。
司马舒却很有经验,他在边塞多年,知道这些看上去不高墙垣真正功效。
“长城防不是人,而是马队。”
骑着马时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确实有点比不上,若是急躁去追,碰上高手,可能被其戏耍致死。可若是失马与汉军步战,那匈奴人简陋甲胄兵器,就几乎只能完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