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至今未发言,目光扫在任弘奏疏最后句上,这是他最在意句话。
“九译之地羁縻为属国,辖于汉官,足以大贺,告于先帝!”
继先帝之业,完成孝武皇帝来不及做完事,此乃霍光多年来孜孜以求目标。
是啊,曾作为尚书事孝武皇帝二十年霍光,亲手接过那幅《周公负成王图》霍光,是最清楚这场汉匈战争本质人!
太初四年时,孝武皇帝力排众议,决定重新对匈奴用兵时,给出这样理由:“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
吏写。”
那附文是任弘细心为内朝诸公提供资料,他提前写好西域诸邦位置、远近、估量户口数,以及可以征召胜兵数目。
这点是赵充国十分欣赏,他打仗有个特点,那就是提前算好士卒牛马用兵所需粮谷、盐、茭藁,每日巡视仓禀,检查所剩数量,要求粮官上报必须精确到个位数。
因为赵充国绝非那种莽波大将,作战方式与秦时王翦颇似,越老就越沉稳。
赵充国已经出抉择,缓缓说起自己看法:
雪耻、复仇,灭匈奴以全武功,这些冠冕堂皇借口下,是先帝不能为众人道哉目。
“关西是大汉根基,而关西需要这场战争!”
函谷关以西本为故秦地,民俗尚武而少文。而与之对应关东之地,文化较之关西发达。故有“山东出相,山西出将”之谣谚。
在孝武皇帝前,关东关
“名汉兵从敦煌城到楼兰去,要走个月,耗米石四斗,自己决计是扛不动,得让马匹驮负,如此又要加上八石麦豆,没办法,沿途鲜少牧草,畜生胃口却大。如此来,千里之路,千军队和马匹,就要消耗万石粮,这还不算沿途物故人畜损失。”
“若是设置西域都护府,人力便能从西域诸邦调拨,过去发兵千人才能抵御匈奴侵犯,或许征召两千西域兵便解决,如此便能省万多石粮食。”
“如此百利而无害举措,老朽不明白,为何还要争这久,昔日孝武皇帝设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时,朝堂上可没这多牢骚。”
这话让反对三人有些难堪,赵充国却不管他们,继续道:“当然,经营西域重中之重,还是屯田。去岁匈奴击渠犁围铁门,就是乘屯田未成。只要渠犁、轮台、它乾屯粮有十万石粮食,匈奴便对西域无计可施。”
对于设置西域都护府利弊,除张安世如往常那样不发表意见外,中朝诸人已经在军事、经济、政治上都讨论完,支持与反对,竟是三比三,只等霍光做出最后决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