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学所传授,也无非是君子六艺,以及军法、国史、时政、外交言辞等。
今天早上要学习,是射术。
到这时,赵无恤才确信,“学在官府”
旁,还有位深衣广袖士人陪坐,大概是籍秦辅佐或者幕僚。
在赵无恤献上拜帖后,籍秦好奇地打量他眼。
“汝就是赵氏子无恤?”
“唯,正是小子。”
籍秦点点头,赵无恤相貌平凡,在这个看脸时代,没有引起他太多重视。
似,泮宫既是学校,又是行政官署,官吏既是教育*员,也是学校教师。
泮宫“校长”称公族大夫,拥有上大夫之爵,掌管卿大夫子弟名籍和拙拔,位高权重。公族大夫也亲自授课,但只面向卿族嫡子,比如魏驹,所以魏驹便在此和无恤等人作别,入内室去。
公族大夫之下,还有几位庶子大夫,就相当于授课老师,领下大夫爵,教育对象更广泛些,卿族余子,大夫子弟,都在其列。
赵鞅为赵无恤找庶子大夫,名叫籍秦。
你说巧不巧,正是昨天赵无恤说邯郸稷“数典忘祖”那个典故主角,籍谈儿子。
在寒暄地问问赵鞅、以及无恤三位兄弟身体是否安好后,就正式开始拜师礼仪。
赵无恤拱手垂拜,口称“夫子”,籍秦则正襟危坐受之,随后又起身还礼。
按照规矩,“敕学生在学,各以长幼为序。初入学,皆行束修之礼”。
也就是说,作为初次入学者,赵无恤还得先经过道正式拜师之礼,献上束修,也就是数条用锦带捆扎肉干,籍秦身边那士人负责接过。
据说孔丘在鲁国曲阜开私学收徒,学生也要交这份学费,但他大概得指望这些肉干吃饭,而籍秦每月禄米无数,还有封邑创收,所以只是作为种学生孝敬老师心意收下。
“籍”本义是典籍、文献,晋大夫伯厣(yan)即任此官,在泮宫中掌管国家典籍,其后代即以籍为氏,籍谈、籍秦即其后代。
但就赵无恤所知,籍谈似乎已经把家族老本行丢,他曾作为行人,前往周室朝见天子。在燕飨上,周景王问籍谈,晋国此次为何没有献上贡物?
籍谈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赏赐,何来贡物,想就此忽悠过去。谁想,那周景王却是东周百年才出明智天子,他就当场列举出王室赐晋器物历次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后代,怎能“数典而忘其祖”。
无恤暗想,这籍秦作为庶子大夫,也不知道和他父亲不样,是不是肚子里没货之辈……
初见之后,籍秦卖相倒是不差,他黑衣长冠,坐于案后,颔下留着尺长须,看上去雍容斯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