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常此言甚妙,国中彻侯太众,难以显尊者,是时候效仿周政,在侯之上,增设上公之爵,以彰显君侯之位。”
既然黑夫铁心要摄政而不立刻取代秦朝,他们作为礼官,也只好拼命为这特殊制度寻找依据,弥补遗缺。
叔孙通赞同在二十等爵上加“公”爵,以凸显摄政地位。
但却反对师、保之类称呼。
他振振有词:“师者,范也,教人以道
见陆贾如此认真,半步不让,与先前圆滑中庸大为不同,好似当上奉常后,换个人般,黑夫也只好正襟危坐:“你说说看。”
陆贾此来是做足准备,侃侃而谈道:“臣历数周时摄政,第次摄政,乃是周成王时,时周公为太傅、太公望为太师、召公为太保,周公以太傅职摄政,践天子位。”
“第二次摄政,乃是周厉王出奔后,周定公为太傅、召穆公为太保、共伯和为太师。共伯和以太师位摄政,践天子位。”
“君侯若欲名正言顺,便必须践位,受百官之拜,如此,摄政方能行天子之权!”
眼看黑夫沉吟不语,或许是在思虑时机不够成熟,会引发动荡,陆贾才话锋转:
无上功绩,再水到渠成不迟。”
“无其名,敢据其实乎?君侯肯定是这样想罢,像秦始皇帝样,靠统天下来赢取帝位,这才是王道!”
……
但这并不意味着,过渡期“摄政”可以随便乱来,不符合礼制!
陆贾打定主意,次日去向黑夫述政时,便下拜道:
“就算君侯暂不践位,也当在三公之上,增设上公,爵为国公,职则取太傅、太师、太保之名,如此君侯之位,方能凌驾于百僚之上,正上下之仪!”
“太傅、太师、太保……”黑夫摸着下巴:“你以为哪个最合适?”
“臣以为,太师为妥!”
陆贾推荐,是“太师”之称,以表明武忠侯摄政而天子缺位,是效仿共伯和以太师之位行政,有古制可依。另层含义则是如师尚父般,既是最高统帅,又为执政之人。
这时候,与陆贾同前来,身为太祝,负责规范礼仪叔孙通却说话: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臣敢言之,今君侯以太尉之职摄国政,实在是名实不符,不伦不类!”
“哦?”
黑夫还以为这群家伙又要急匆匆地来劝进,目光从厚厚文件里抽离,看向陆贾,笑道:“奉常刚刚上任,主持朝堂礼度,第个要规正人,却是啊?”
陆贾却丝毫没有退让,肃然道:“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而慎率民则焉,君侯之位不正不稳,天下诸事亦难正,臣不得不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