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让儿子来就行,父亲大不必亲至。”
管通是家族长子,三十多岁年纪,在海上跑几年后,干练不少,他来到父亲旁边,管氏当家人,年过五旬管宴正忧心忡忡地站在船舷。
管通为管宴披上防海水大氅,管宴叹口气:
“关系到管氏存亡,岂能不亲来?”
管宴很清楚,秦朝商贾最贱,与赘婿并列,旦有徭役、战争,商人总是最先被征发。秦国军队更明文规定,不必怜惜商人及其子孙生命,无论什脏活、累活、危险活都要派他们去干!
秦律里,有种“司寇之刑”,也就是后世流放戍边。
般来说,在大秦犯法,关中犯人,会被流放到塞北朔方,或者新开辟西域沙漠,淮汉以南之人,则多半会去岭南毒障之地,河北之人,与之对应是辽东苦寒之地。
但对于齐地人来说,司寇刑有两个去处:海东,或者某座叫不出名海中小岛。
沙门岛(山东长岛县)便是处天然流放地,它位于辽东和胶东之间,少海之中,胶东海岸西北数十里,上面有淡水也有些野兽,甚至能种植少许作物,也有几处适合停泊天然良港。
昔日齐国通九夷之货,从胶东前往辽东、朝鲜海舟,必泊此避风,久而久之,就形成小渔港,些躲避赋税百姓在此居住,人数不过百余,到齐国灭亡后,田横等人占领此处,与朝廷对抗长达七八年之久。
秦始皇东巡时,甚至将“上农除末”刻在琅邪台上,作为国策,公布于天下!
齐地商贾几百年繁荣就此中断,被秦统治前十年,他们社会地位落千丈: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商人及其子孙不得做官,还要交纳加倍财产税,许多产业被官府强制吞并。
不仅如此,还要提心吊胆,生怕随便安个罪名就抓起来,迁到远方。
幸亏有黑夫郡守庇护,他在胶东撑起片天,说服秦始皇帝
黑夫在胶东为郡守期间,平定诸田之乱,肃清岛上盗寇。此岛倒也没有荒废,而是建个贸易站,作为齐地商船前往辽东、海东中转站,又在陈平建议下,开始接收大陆罪犯,让他们在此做苦力。
但从五月份起,沙门岛却因”刑徒,bao动“,与胶东郡彻底断联系,因为朝廷使者更易黑夫之政,严禁齐地商贾入海,大陆船只也不来……
但七月初这天,东风吹拂,艘故意在远海航行商船,却不顾官府禁令,公然行驶在碧蓝海绵上,它渐渐从东边朝沙门岛靠来,扯着硬帆,熟练地绕过礁石,驶入海湾,缓缓升起面旗。
“管!”
却是琅琊郡最大商贾,齐相管仲后裔,管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