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老鹰吃小鸡 >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 附录二 作为文学家的司马迁

附录二 作为文学家的司马迁(4 / 6)

比如《史记》里有个永远无法说清问题:司马迁究竟是更同情项羽,还是更赞赏刘邦?

司马迁对项羽态度,《项羽本纪》最后段太史公曰,可以说讲得很清楚:率先起兵反秦,不起;但政治上没什见识,最后失败也是必然,到死还不觉悟,真是

当然,你要去问司马迁,这秘密事怎写得跟你在现场样?他估计没法回答。但必须承认,这段确实写得好。把赵高、李斯、胡亥三个人,都塑造得形象鲜明气韵生动,每个人物行为逻辑,都非常符合他们身份、性格和处境,而通过对话描写捕捉人物心理,尤其展示极高艺术手腕。

这里就不得不引用亚里士多德老师那段著名论述

诗人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事,而在于描写可能发生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事。(《诗学》)

秦始皇传位给胡亥,各种迹象都表明可能有问题,但具体是什问题,大概永远没有办法说清,而且,即使说清,那点子破事又能有多少意义呢?司马迁这段记述,则把宫廷政治黑暗、阴毒、卑鄙、下作……都揭发得淋漓尽致,可谓直达问题本质,后世无数宫斗那点猥琐小算盘,都可以作如是观。

相比较而言,出土文献如《赵正书》里对这件事记录,真是单薄乏味透。这些年出土文献那多,很多研究者都想从其中发掘蛛丝马迹挑战《史记》经典叙事,从历史学角度说,这种挑战是否成功姑置不论,但在竹简上这些磕磕绊绊表述衬托之下,太史公文学之笔,倒肯定是越发显得熠熠生辉

文学家写出来比他想到

具体展开说《史记》文笔有多精妙,叙事手腕有多高明,会把这篇文章拖得太长,而且这种分析方式,实际上也会拉低《史记》格调。毕竟这是个随便什不通浮夸文字,都有帮子人在后面叫“好文采”时代。

倒是不妨说下史学家和文学家不同:优秀史学家,是能够精确表达自己想要表达东西人;伟大文学家,则是表达东西远远比自己想要表达东西多人。

比如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知识非常贫瘠,许多见识也可说近乎庸陋,但他戏剧,就是创造个能给人无穷启发世界,这才有所谓“说不尽莎士比亚”。

司马迁也称得上“说不尽太史公”,有今天信息搜集、检索手段,们掌握知识不难比司马迁更多;对许多社会问题认识,两千多年来不断讨论,研究方法越来越科学,也应该说比司马迁更清晰深刻。但是《史记》光辉,不会因此黯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

排行阅读

危险的维纳斯

东野圭吾
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一起失踪事件,动物医生手岛伯朗卷入一场正在进行的犯罪事件。没有任何线索,甚至连同伴也不能信任。那个隐藏在家人中的凶手到底是谁?“维纳斯”不是某个人,而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令人疯狂的东西。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东野圭吾在这本书里诠释了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复杂的情节,反转再反转,但反转的是故事,还是人心?

名侦探的守则

东野圭吾
《名侦探的守则》以幽默讽刺的口吻解构本格推理小说创作模式,将历来耳熟能详的诡计与做案手法彻底颠覆。
曲昀潜入顶尖病毒学家凌默的大脑中,试图唤醒因为意外进入深度昏迷的凌默。然后曲昀苦逼地发现,无论是凌默人生的哪一个阶段,自己永远是个需要抱紧学神大腿的小学渣。他明明辣么不起眼,凌默却总也不肯放过他。说好的营救计划呢?曲昀咋感觉有危险的是自己呢?
《凤于九天》是2004年威向文化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风弄。主要讲述了凤鸣在上学途中,为了救小孩而不幸身亡,但这位小孩的父亲是灵学者,为了答谢凤鸣所救小孩之恩,将凤鸣重拾新的生命,将他「穿越」到另一个时空,而凤鸣所转移的身份为西雷国的太子,不过这位太子的地位似乎并不是凤鸣所想象的崇高,与摄政王容恬有不寻常的关系,容恬也发觉太子的内在并不是之前的太子,加上凤鸣时常脱口而出的不可思议的观点,进而对凤鸣产生

风雪追击

东野圭吾
以暴风雪中的滑雪场为背景,讲述一个突然被指认为杀人凶手的男孩,为了洗清嫌疑而进行自救的故事。作者将缜密的故事逻辑与快节奏的滑板运动结合起来,带来一种奇特的、充满紧张感的阅读体验。没有血腥暴力,却让人陷入人性的思考,直戳人心:如果有一天,毫无征兆地被指控为凶手,你该怎么办?

白夜行

东野圭吾
《白夜行》小说讲述了多年以前,大阪一栋废弃建筑中发现一名遭利器刺死男子的故事。案件扑朔迷离,始终悬而未决。此后20年间,案件滋生出的恶逐渐萌芽生长,绽放出恶之花。案件相关者的人生逐渐被越来越重的阴影笼罩……
最新小说: 路人甲和豪门大佬联姻后 乌衣巷 我在狗血文里反虐四个渣攻 第一和做一不可兼得 穿到虫族开局捡垃圾 被宠坏的病美人 匹配到顶级Alpha后马甲掉了 陆队今天真香了吗 你长本事了 笨美人自以为心机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