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这样,人物出场,就老老实实介绍姓名、籍贯,标准列传写法。
太史公笔下人是活
人物传记相对好写,但能不能写好,是另回事。易学者难工,这个道理还是很普世。
写人,心里要装着人。尤其是部规模宏大史书,那多传记,需要能接触到形形色色人(在高位者眼睛容易被蒙蔽,而般人社会空间注定很有限,所以这就排除掉绝大多数人),观察到形形色色人(这是天赋,又排除掉大批人),能用文字表现出这形形色色人(这是另种天赋,再排除掉大批人)……这筛过遍之后,其实还剩下人已经不多。
而司马迁是天才中天才。他出身,本来属于士大夫阶层,得过皇帝宠,受过宫刑后,更被所谓“尊宠任职”,时时可以接触到顶级权贵;但宦者身份,又意味身边同事有许多来自底层。司马迁看得见许多人,能解、理解许多人,更难得是,他能用笔捕捉、描绘到这切。
因呢?纸逐步普及使书写成本降低;社会上存在个庞大有闲阶级;大动荡时代,张三李四都有反思历史热情……这种种理由之外还有条,拿《史记》里列传部分做范文,写人物传记,真是件很容易事。
你要为某个朝代作部编年体史书,那真是非专业史官不能作;哪怕是要为某人编个年谱,也需要有很好随时做记录习惯。但写人物传记就不同,你只需要把某人姓名、籍贯介绍,再拍拍脑袋想几件他生平有意义或有趣事,大致做个先后排序,写下来,篇人物传记也算完成。
这写下来传记当然不见得靠谱,于是干脆以不靠谱为常规,这便连带着刺激小说创作。部中国小说史,多少作家动笔,难免都带着纪传体史书腔调。
大家都熟悉《史记•项羽本纪》开头: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
们就细讲个例子。有些事情,未必每个细节都可靠,但司马迁写来,还是使人感觉真切可信。譬如经常被争论秦始皇遗诏问题。篡改千古帝遗诏这种惊天大事,应该是怎个过程呢?
胡亥、赵高、李
再看几篇小说:
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李娃传》)
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第。(《霍小玉传》)
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慧……(《聊斋志异•婴宁》)
为首闪出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三国演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