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未央宫布局,和们熟悉北京故宫布局完全不同。宫城位于城市西南角,所以西宫门和南宫门之外即为长安城城墙,这两个门也就不那重要。形制上讲,东门是接见诸侯朝见正门,宫阙最为高大,但日常使用更多大门,是北门12。
北门之内,有个叫公车司马部门,负责接收官吏或民众上书,民间有冤情,可以通过这个渠道直接向皇帝反映。本来,这是类似今天信访制度种措施,但汉武帝赋予它项新功能: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汉书•东方朔传》)
任何人只要觉得自己有治国或者其他方面才华,可以在这里自推荐,如果建议让皇帝满意,那就可以得到越级提拔。汉武帝让信访办也承担起部分开发人力资源职能。
们可以看几个人物故事
传,哪个血仍未冷人类,听到这样故事,不觉得豪情万丈悠然神往?
司马迁到处奔波搜集史料时候,也会看见大汉天空下,到处都是骚动不安、跃跃欲试豪杰英俊。
其实,这点倒是不用出长安城就能感受得到,因为“大统”有种奇异又伟大向心力,能够让天下野心怦怦跳动人,都怀揣着同个梦想:
到长安去!
到长安去
学过中学历史就知道,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即*员选拔办法,是由原有*员,向朝廷推荐人才成为新*员。这个说法大致不错,只是有点简单化。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些功高震主人物必须除掉外,总体上相当厚道。追随自己打天下,从将军到士兵,都给予相当丰厚回报,以至于形成个非常庞大军功受益阶层。汉代初年,从朝廷高官到基层吏员,很大程度上被这个阶层垄断。这个时代,察举只是偶为之,不可能形成制度。
直到汉武帝即位,这个暮气沉沉特权阶层和青春洋溢帝国显得越来越不相匹配,制度化察举,才真正提上议事日程。
察举是推荐和考试结合制度,地方官有责任每年向中央推荐“吏民之贤者”。后世论史者喜欢怀疑推荐制度是否公平,并拿察举和科举比较,认为后者更为合理。实际上察举至少实现点至关重要跨越:地方不断向中央输送人物。如果察举很公平,那这位确实是个人才;如果察举有猫腻,那这位多半来自地方权势之家,无论怎样,地方和中央绑定程度都大大加深。
何况,察举之外,汉武帝还有更加灵活吸纳人才通道:士民可以“诣阙上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