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秦惠文王听取司马错建议。平灭巴蜀后,司马错就在那里坐镇,之后他又率领大军顺流而下,多次重创楚国,可谓战功赫赫,按说在《史记》列传中拥有席之地,也完全够格。但司马迁没有给祖先这个待遇。有学者注意到,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司马错攻取楚国黔中郡,而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秦国再次攻取黔中郡,统帅却换人。这两次秦国攻取黔中郡之间,楚国必定
将军与财富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被孔子赞誉为“古之贤大夫”赵盾成为晋国执政,接下来是系列颠三倒四政治操作。
赵盾派大夫士会前往秦国,接生活在那里襄公之弟公子雍回晋国继承君位。但之后在各种压力下,赵盾突然又改变主意,还是立襄公之子做国君。于是,在秦军护送下正赶往晋国公子雍怎处理就成难题。最后赵盾干脆出兵攻打秦军,把他们都赶回去。
这样来,士会就只好滞留在秦国。他是个见识谋略都非常出众人,多次为秦国出谋划策,给晋国制造很大麻烦。所以晋国人后悔,又设法骗秦国人把士会放回晋国。而士会随行人员就没有这样好运,他们只好从此永远生活在秦国土地上。
这当中,就包括司马迁祖先。
因为这样有点荒唐经历而成为秦人,司马家在秦国开头几代人生活大概诸多磨难(比如士会回国后,他们可能经历严厉政审)。但后来,终于慢慢完全融入,开始把自己当作个秦国人来思考问题,努力奋斗。
《周礼》中说,夏官司马掌管国之军政。在晋国,司马则是军队里执法官。春秋贵族“氏”,往往来自于担任官职,所以司马家祖上,可能在晋国曾做过司马。到秦国后,仍在军方谋求发展,而其中成就最高人物,无疑是活跃于公元前三四世纪之交司马错。司马迁自豪地写道:
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可能得益于商鞅变法带来阶层跃升空间,三百多年来默默无闻司马氏,突然涌现司马错这位统领大军、坐镇方面大将。
秦惠文王时代,秦国有两个选择:东进攻打韩国,或南下征服巴蜀。韩国是天下经济最发达地区,而且其国土包围着周天子洛邑,所以攻打韩国会万众瞩目,这符合喜欢制造轰动效应张仪兴趣。但司马错提更有远见建议:吞并巴蜀可以获得大片肥沃土地和丰富物资,同时却又是次低调行动,因为东方诸侯根本不关心巴蜀这种蛮夷国家,所以不会引起国际社会反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