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还有台放在玻璃罩里显微镜。她做事向来井井有条,不会犹疑不决,她将激情转化为责任,并以此为生。(1962)
伊塔洛在圣乔治学院上幼儿园,随后在瓦尔德西教会学校上小学。“童年没有什悲惨经历,生活环境优渥舒适,宁静祥和,色彩斑斓。虽然小矛盾不断,但并没有什激烈冲突,这就是当时对世界所有印象。”(1960a)
2
在些短篇小说中,他会追忆他与父亲关系,以及那些承载父亲记忆与他童年记忆地方。比如,在《国家防空联合会晚上》与《圣约翰之路》中都有体现。
[……]睡不着,在行军床上辗转反侧。这时,父亲已经起床,绑好绑腿,穿上猎装,衣服口袋里塞满各式工具。隐约听到他在依然漆黑寂静屋里走动,把狗叫醒,安抚它,跟它说说话。他在燃气灶上为他自己和狗热早餐,他们就在寒冷厨房里起吃早餐,然后他把个大篮子斜挎在肩头,另个拿在手里,裹上围巾,连同他那白色山羊胡子同裹进去,随后大步走出家门。于是,山间小路上便回响着他沉重脚步声,狗脖子上铃铛声,还夹杂着他不断咳嗽和咳痰声音,这些声响犹如报时器,沿路而居人家在半睡半醒间都知道是时候起床。他踏着第缕阳光到达农场,叫醒农民,在他们开始干活之前,他已经挨个地头巡视番,检查过已经做完活儿和还需要干活儿,就开始大喊大叫,骂骂咧咧,整个山谷里都回响着他声音。他年纪越大越愤世嫉俗,具体表现就是要早起,他总是第个站在田间地头,不断指责所有人,孩子、朋友、宿敌全是群好逸恶劳之徒。或许他唯幸福时光就是拂晓时分,他与狗起走过那些熟知街巷,咳出压迫他整夜痰液,在晨光熹微中,看着成排葡萄与橄榄树枝头颜色逐渐鲜活起来,辨识着晨起鸟儿各色啁啾啼啭。(1954a)
卡尔维诺弟弟弗洛里亚诺。
1934年夏天,卡尔维诺。
1937年,卡尔维诺与外祖母马达莱娜、弟弟及位朋友在起。
1943年,伊塔洛·卡尔维诺所绘《父亲》。
父亲总是从那儿(厨房门)出门,他穿着打猎服装,打着绑腿,然后你就能听到他穿着钉鞋走过水渠脚步声,狗脖子上铜铃声,还有朝向圣彼得大街栅栏门吱嘎作响。对父亲而言,世界始于此,并向上延伸,而向下那部分世界不过是附属,偶尔需要去那里处理些事情而已,但总归是毫不相干且无关紧要世界,需要大步流星,逃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