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政治与社会混乱场景,以及列强对中国利益窥视,章太炎开始主张巩固国权,避免出现政治与经济上分裂,给列强可乘之机。当然,他这主张是有重要前提,即在中央执掌政权者必须具有强烈国家意识,有能力、有决心带领中国摆脱近代以来困境,对内夯实国基,对外抵御侵略。另方面,关于地方行政制度,他超越简单地将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二元对立起来做法,而是从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史流变出发,思考如何划分地方行政单位。在他看来,肇始于元代省制在实践当中有诸多不便,既无集权之效,也无分权之利,反而容易造成地方割据。他建议将军事区域与民政区域区分开来,“军府”管辖区域不妨扩大,但不能干涉地方民政,民政区域则必须缩小,把省分为数道,全国共设置六七十道,如此既避免出现尾大不掉地方割据政权,又能在道范围里进行充分而有效治理。他认为,如此这般,“名为中央集权,乃愈促地方进化”。
1918年,在安福系操纵国会选举中,北洋元老徐世昌被推举为总统,实权逐渐掌握在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手中。先前曾希望通过与段祺瑞合作来获取国会主导地位以梁启超、林长民为代表研究系,在被皖系军阀利用完后脚踢开,梁启超等人政治抱负再次落空。掌握中央大权之后,段祺瑞向日本借款,扩充军力,制造舆论,鼓吹武力统。可是出任总统徐世昌却有自己盘算,他希望平衡各方政治力量,以此巩固自己位置。于是他打着“文治”旗号,宣称要进行南北和谈。与此同时,在湖南前线指挥部队与南方护法军作战北洋集团中直系将领曹锟、吴佩孚等,因不满段祺瑞将湘督之位授予皖系军人张敬尧,于是在前线停战熄火,开始鼓吹用和谈方式解决南北纠纷。同样地,南方护法阵营内部也出现主和之声,主要以岑春煊为代表。而在饱受战乱之苦国内精英阶层眼里,既然南北双方都有和谈意愿,那当然值得试,这样至少可减少因内战而造成破坏。孙中山虽然希望继续与北洋军作战,但在和谈声音越来越大情形下,由于手无实权,只好勉强答应。
对于南北和谈,章太炎有自己看法。他固然反对南北之间战争不断,但他更反对徐世昌担任总统。在他看来,徐世昌与袁世凯关系紧密,在袁世凯称帝期间态度暧昧,严格说来也是帝制余孽。让这样人担任总统,是对中华民国政治合法性嘲弄。同理,推选徐世昌为总统安福国会,也是冒充民意伪国会。而徐世昌派来与南方护法政权商议和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