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粤剧舞台动作;而李小龙则坚持要尽可能地贴近现实,甚至到拳拳到肉地步。韩英杰还记得当时被李小龙踢脚:“他对时机和空间控制非常好,但他出拳踢腿太用力。有次,脸被他脚踢中擦伤,虽然很痛苦,但还是觉得自己足够幸运。”[52]
最终结果是两人达成妥协,各退步。李小龙被允许引入些新表现形式,来作为他标志性动作,比如转身高踢,快速击倒,甚至舔下自己血(他学生拉瑞·哈克赛尔曾跟李小龙分享过个故事,在次酒吧斗殴中,他舔下自己血,把对手吓坏。李小龙很喜欢这个故事,并把它放进自己表演中)。韩英杰则在这部戏中继续保留香港动作片些常规元素,比如跳弹床和用传统功夫套招对打系列重复镜头。
面对这位目中无人演员,导演罗维时之间不知道该怎办。他不能解雇他。唯办法就是利用李小龙和田俊之间竞争关系来做些文章。当初,李小龙坚持出演这部已经确定主角电影时,邹文怀盘算是如果李小龙缺乏足够魅力来撑起这部电影,他还有田俊这个后备力量。“这就是它微妙之处,”安德鲁·摩根说,“如果你仔细看这部电影,你会发现电影开头有两位主演。因为他们想试试看李小龙究竟行不行。拍到半时,他们再决定,‘让谁死掉,让谁活着。’”[53]
在正式做出决定之前,罗维可以从中挑拨离间。起初,罗维与李小龙常常会为夸张粤剧打斗方式而发生争执,李小龙极为厌恶这种表现形式。“拍到第二、第三天时候,就拍到要打。要打时候,就打三四个镜头,叫他这样那样,跟他讲怎怎打,他不肯打。”罗维回忆道,“第二天,要打,这场戏,像们普遍拍起这种动作片,这场打戏,要拍好多天呀!
你这样几下子怎行?!就想个办法,早去开工以后,就叫李小龙坐在旁边休息,就拍田俊,拍田俊在打,会儿叫他跳弹床啦,会儿叫他翻啦,会儿就摔啦,就这样子打;那李小龙上午都没拍到戏,他坐在旁边,越看越没有意思,他想想不对啊,他打得这多,放出来后,他就成主角,变为配角,所以呢,就……就比较听话,比较肯打。”[54]
大约在这个时候,李小龙似乎对罗维态度有所转变。在给妻子信中,他很不情愿地写道:“拍摄已经在加快进度,进展比以前顺利得多,虽然新来导演不是罗曼·波兰斯基那个级别,但总体来说,比之前那个导演要好些。”[55]罗维定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