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十多种,在这节们不妨看看其中几种如何处理张、徐二人婚姻和沙士顿事件。
按成书时间,们先看刘心皇《徐志摩与陆小曼》(台北,1965)书中有关徐志摩婚姻描写:
志摩当时是比较克制。因为他清楚小曼是罗敷有夫,他自己是使君有妇。他结发妻子张幼仪,宝山书香门第,和陆小曼相比,可算个绝然相反典型。人生得明爽利落,为人精明能干。在家庭是贤内助,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在事业上,她自己也曾参与举创中国女子银行,蜚声沪上。徐志摩与张幼仪1915年结婚,生有二子,长子叫欢儿,次子取名德生,人们常唤他小彼得。对徐志摩来说,边是妻儿老小,边是情意绵绵小曼,为不掉进更深爱情深渊而不能不拔,志摩立即想到悬崖勒马,以冷却爱情火焰。
这段叙事用两个奇特招数,可以称为“移形换影”与“穿越时空”。首先,即使在20世纪60年代,大家都已知道徐志摩离婚导火线是林徽音;当事人林徽音在纪念徐志摩文章中就间接提到,作者却在这里大笔挥,让林徽音失踪,换上陆小曼,似乎是要苦心营造徐、陆二人天生对形象,此之谓“移形换影”。
其次,虽然张幼仪曾因为事业有成而蜚声沪上,但那是她与徐志摩离婚多年之后事;徐志摩弃她如敝屣,原因就是他认为妻子是个“土包子”,比不上自己身边新女性。(徐志摩拜在梁启超门下,靠是张家二哥引荐。他方面尊重张幼仪哥哥和兄弟,另方面又贱视她为土包子,到底是何心态,大概只有他才明白。)作者利用时光隧道,把多年后事情扯到张、徐离婚以前;更有趣是,作者还把二人儿子拿来做文章。事实上他们幼子出生在德国,徐志摩只看过他次。
即使检视最简单时间次序,徐志摩1921年抛妻,张幼仪1922年正式签离婚书,当时张、徐二人都在欧洲,这“妻儿”又怎会和1923年夏天才跟徐志摩在北京认识陆小曼放在同个天平上呢?
作者是否故意混淆事实,们不得而知,但说徐志摩“克制”和“悬崖勒马”,不但和事实不符,也跟他个性南辕北辙。
到20世纪70年代,传记作者还是热衷于营造张、徐二人幸福婚姻。且看章君谷《徐志摩传》(香港,1971):
婚后,张幼仪觉得她总算还是蛮幸福。渐渐她便发现新婚夫婿很喜欢她,而且徐志摩是天生多情种子,又复风度翩翩,当他有所悦,有所喜,有所爱,有所宠,他自然而然会千般温存,万分体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