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期,曹珮声和胡适完全断消息。她离开峨嵋山,重返红尘之后,除兄长亲情,可以依赖就只有几个大学时期知心女同学友情。日本战败投降后,曹珮声离开四川,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她这时已经心如止水,除缅怀和胡适段苦恋之外,再也不涉及男女之情。
曹珮声和胡适两人最后次见面,在1948年,当时胡适因事到上海,托人约曹珮声见。接下来政治剧变,成把他们两人分隔激流。父子、夫妻离散尚算寻常事,何况是旧恋人呢?
鱼沉雁断不相忘
1949年国民党败走台湾,胡适选择流寓美国,而曹珮声则
新文化男子,经过朋友介绍,她认识位姓曾大学教师,据说已到谈婚论嫁阶段,没想到却因为胡家而有变。
当时胡适在美为国效命,胡太太江冬秀避居上海,不巧那位曾先生有亲戚在上海遇到她,听说胡家是曹珮声表亲,就向江冬秀问起珮声背景。虽然胡适和曹珮声恋情有花无果,但江冬秀却始终无法解开心中死结,忍不住把陈年旧事道来。
据说曾先生亲戚听之后,马上写信到四川详加转述,曾先生闻之色变,决定悔婚。到底是“新人物”曾先生心中还存“女子婚前必须纯洁”思想,还是胡太太江冬秀把珮声说得太过不堪呢?
五四时代男性和女性样,新思维底下免不还存在旧心态,恐怕曾先生虽然也是留学生,却还是过不“面子”这关。反正这件事显示曾先生对曹珮声感情受不大冲击,婚事就此告吹。
曹珮声怎也预料不到,当年苦恋会再次为她带来这样大挫折,时想不开,竟然z.sha。虽然z.sha不成功,她却始终抱着厌世心情,终于跑到峨嵋山万年寺出家为尼。即使如此,她始终情心未,放不开生中最轰轰烈烈恋爱,就在这个时候也还填词首,寄给远在美国胡适:
孤啼孤啼,倩君西去,为殷勤传意,道她末路病呻吟,没半点生存活计。
忘名忘利,弃家弃职,来到峨嵋佛地,慈悲菩萨有心留,却又被恩情牵系。
身在空门,痴情不减,可见曹珮声性格并不适合出家,因此当她哥哥亲访峨嵋山,劝她还俗时,她终于同意。1943年,她大学时女同学要到美国去,曹珮声托她带首《虞美人》给胡适。这时两人已三年不通音讯,但杭州那几个月神仙日子却时刻缠绕心头:
鱼沈雁断经时久,未悉平安否?万千心事寄无门,此去若能相遇说他听。
朱颜青鬓都消改,惟剩痴情在。念年辛苦月华知,似霞栖楼外数星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