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旺川,家中有田地房产,同时经营茶叶生意,堪称富裕。但她在襁褓之间丧父,母亲带着传统观念,重男轻女,再加上迷信,认为她命带刑克,导致父亲早丧,所以对她不爱反恨。她出生不久,被送到个农妇家中寄养,到五岁时才被接回自己家。
虽说朝廷1902年下令禁止缠足,但实际上效果极小,很多人认为满洲妇女本来就不缠足,而缠足是汉人传统,因此风尚直到民国初年仍然大盛,曹珮声也不能幸免,按照当时乡村惯例,在五六岁开始受缠足之苦,最晚也不过迟到七八岁。20世纪初中国人仍然深信,大脚女人是找不到好婆家,而女子生目标就是结婚,这点在当时绝对没有人置疑。曹珮声从小被迫缠足,以当时眼光看,是天经地义事。
曹珮声在家中缺乏母爱,虽然主要原因是她母亲迷信和重男轻女,但珮声本人脾气也是导致母女关系不和个因素。她是个性格极强人,从小就不肯妥协,而传统中国社会要求女子温柔婉顺,像她那样倔强女孩自然不能讨人欢心。曹珮声也是个很有主见人,小时候和别孩子起玩耍,出主意就总是她。脾气硬、主见强,又怎可能让本来对她有成见母亲回心转意呢?
相对于同龄女子,曹珮声早年际遇也有胜人筹地方。她生于殷实之家,家乡有文化教育传统,因此她从小就进入村中私塾念书,虽然她抱怨念都是封建时代书本,像《孝经》和《幼学琼林》之类,但起码她有持续上学机会,读就是十多年,比般同辈女子幸运多。古老教学方式虽然未能满足她理想,但传统教育让她学会写诗填词,她在这方面才气,最终成她生感情寄托。
说到亲情,曹珮声虽然与家中长辈相处不来,但和哥哥感情却很好。五四时期,很多女性能够逃离封建家庭安排命运,为自己找寻新路向,完全因为家中有个支持自己哥哥。例如张幼仪得免缠足之苦,许广平可以成功解除封建婚约,都得力于她们兄长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曹珮声也是个典型例子。
1915年她离开家乡,跟随已婚哥哥诚克家到武昌,由家庭教师授课,虽说读仍然是经史子集,但学习范围比在私塾广多,不再限于传统女子教材。这个时期曹珮声对《史记》等书里面描写侠义人物流露出偏爱,正好说明她性格倾向:她为人豪爽,不拘小节,也颇有“士为知己者死”执着。这样性格,谱成她往后命运。
不过话说回来,1915年在武昌这样大城市,曹诚克仍然只让妹妹在家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