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故事中,们能看出三点:
第,弘时奉差外出。证明此时弘时和父亲雍正关系,应该还是不错。
第二,弘时和王懋竑师徒关系应该也比较亲近。
第三,弘时性格应该还是有些轻率和冲动,张嘴就要老师去找雍正讨“福”字,他不知道他爸爸有多忙吗?
但无论如何,在王懋竑给弘时当老师这段日子里,弘时定是有明显进步。证据是,在雍正二年(1724)二月,王懋竑母亲在江南老家病逝,王懋竑申请回家守丧,丁忧三年。而雍正为此连下两道圣旨:先是赏银100两,好让王懋竑拿回家去
年十月,在康熙逝世周年景陵祭典上,雍正自己没有去,反而安排13岁弘历代行。要知道如此重要大型典礼,皇帝不去,让皇子代去,这事虽然并不稀奇,但放着成年皇子不用,转而让个未成年皇子去,那可就非常罕见。当时满朝野几乎都意识到,雍正心中默认继承人就是弘历。
结果就是,雍正登基仅年,弘时连续遭受三次打击,断绝他夺嫡希望。站在这个时间点上,如果弘时能够甘心认命话,他未必是不能当个富贵王爷。因为雍正在此时并没有完全放弃弘时,反而希望能从其他方面培养弘时,当不皇帝,当个能臣也是好。
为此,当时雍正专门下旨,把位50多岁儒家老学究王懋竑从安徽请到京城,还给他个翰林院编修官职。然而老王实际工作却只有项,就是给弘时当老师,去端正弘时行为。
为什选中王懋竑呢?王懋竑是江南当时有名大儒,为人处世极为严谨。用后来乾隆朝吏部尚书王安国话来评价其生就是:
自处闺门里巷,言行,以至平生出处大节,举无愧于典型。
如果要在当年为定义“何为儒家礼义?”找个榜样、范本话,那王懋竑就是个教科书式人物。雍正能费这大工夫把王懋竑请来给弘时当老师,可见在此时雍正对弘时仍然是充满希望。
而且王懋竑在给家人写信中,还提到非常有意思件事。
那是在雍正元年腊月时候,雍正要给大臣们写“福”字赐福,当时情况是:
又二十六日,皇上传书房中有未得“福”字者,今亲诣养心殿。是日,适阿哥奉差出,余不往书房,遂不与赐,而蔡闻之(蔡世远)独得之,三阿哥言当□请赐,余以小臣不敢。
没有领到“福”字,都来养心殿,朕给你们补发。可不巧是,恰好赶上弘时不在,老王自己没敢去,就没领到。等弘时回来后,弘时再劝他去,他还是没敢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