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远征塞外康熙思念儿子,就疯狂给胤礽写信,而且遇到大事小事全都写。旁人问康熙,皇上您这是不是写得太频繁点?康熙还说他怕太子太想他。结果胤礽封信也没回。最后气得康熙直接写信训斥胤礽:
皇太子好吗?朕因遥远恐皇太子惦念,……为何与朕无复信,缮写如此多之书信亦有毫不辛劳之理乎?
难道给你爹写封信,还能累到你这个监国太子不成?
更要命是,比起胤礽,反倒是反太子势力先察觉到康熙心态上变化,参胤礽密信,雪花般纷纷飞至康熙面前。最后,康熙回朝后,接连三板斧,直接把胤礽给砍蒙。
康熙
勒海善、公普奇,俱被伊殴打。大臣*员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清圣祖实录》卷二三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
单看这串文字,那真是皇亲国戚、大臣将军、仆从小兵,只有想不到,没有太子胤礽打不到。
于是,本就对胤礽不满军功贵族,开始暗中聚集在另位至少看上去谦逊礼貌皇子周围,形成股反太子势力。胤礽政治形势更加艰难,但他应对办法却是更加倚重叔姥爷索额图,这就进步放大自己同官场其他大臣间矛盾。
然而真正让胤礽出现人生危机,不是他在性格上,bao躁与政治上拙劣,而是他在亲情上麻木。自幼丧母、缺乏母亲教导胤礽,就像们今天见到那些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熊孩子样,他对父亲康熙也缺乏感恩之心,觉得自己拥有切是理所应当。
康熙二十六年腊月(1688年1月),孝庄太皇太后去世。失去祖母康熙,在伤心之余,开始更加重视对孩子感情培养。
但偏偏康熙二十九年(1690),胤礽17岁时,康熙病倒,胤礽奉诏侍疾。这本该是父慈子孝大好场景,但伺候康熙时,胤礽却心不在焉,而且脸上也毫无忧伤之色,甚至看上去有点不耐烦,气得康熙当时就把胤礽轰走。康熙心情,其实们也可以理解,康熙早早立胤礽为太子,之后更是胤礽要什就给什,谁知道胤礽最后是这样反应,任谁是父亲都会很伤心。只是可惜17岁胤礽还没能察觉到父亲康熙这些细微感情变化,而等他有所察觉时,为时已晚。
二、父子相疑悲剧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亲征噶尔丹。23岁胤礽以太子身份留在京城监国。不得不说,胤礽还是有定政治才华,史书称其监国期间:
居京师办理事务,如泰山之固。
但胤礽此时最大错误就是他仍然没有选择好好维护他与父亲康熙之间感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