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乾隆元年(1736)相比,到乾隆五年时候,全国7个总督已经换6个;17个省巡抚换十几个;至于中央六部尚书,更是挨个儿换茬儿,其中最重要吏部,乾隆还交给自己嫡系讷亲。
至此,在朝堂秩序日益稳固同时,鄂、张这两位前朝旧臣,也逐渐由乾隆执政辅政者变成绊脚石。场政治打击,在所难免。
乾隆五年四月,在场御前会议上,乾隆突然抛出枚重磅炸弹:
无知之辈,妄行揣摩,如满洲则思依附鄂尔泰,汉人则思依附张廷玉。不独微末之员,即侍郎尚书中,亦所不免。(《清高宗实录》卷四,乾隆五年四月初四日)
乾隆既说鄂、张二人有结党嫌疑,同时又把这件事和“满汉之分”民族问题绑在起。
意思,张照必须死,这辈子最大功绩就是“改土归流”,张照居然敢说有问题?可最终,谁也没想到乾隆居然出面,强行保张照命。
鄂尔泰欲置伊于死地,朕若听信其言,张照岂获生全?(《清史列传·大臣画传档正编十六·张照》)
可乾隆为什要保张照?表面上说法是乾隆标榜“宽仁治国”,轻易不斩朝廷大员。可实际原因,却是乾隆到晚年才透露:
盖照即张所喜而鄂所恶者,……余非不知。
嗯,朕当年就知道张廷玉喜欢张照,而鄂尔泰讨厌张照,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留张照活着,鄂尔泰和张廷玉之间关系就只会恶化,不会好转。
乾隆这个做法,于他个人而言,真是非常高明。
这件事本来和民族问题是没关系。比如鄂尔泰,他虽然是满洲人,但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始终都对读书人礼敬有加。所以,像杨名时、方苞、李绂、蔡世远这些康雍乾时期汉族文人,和鄂尔泰关系直都很亲密。且蔡世远是乾隆老师,杨名时、李绂都是乾隆亲自提拔大臣。因此,乾隆知道鄂尔泰和汉人关系是很好。
那乾隆为
在乾隆期待下,鄂尔泰和张廷玉关系还真就朝着对立方向发展。
上之初年,鄂、张二相国秉政,嗜好不齐,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斗。
就这样,在鄂、张两人没有直接交锋情况下,他们下边人倒是有分组对抗感觉。此时乾隆,心情舒畅,毕竟大臣之间矛盾越大,作为最终裁判皇帝权力才越稳固。
时间慢慢来到乾隆五年(1740)。
这年,乾隆30岁。去年,他通过场“弘晳逆案”解决宗室内部不安定因素。此外,“章总”还把握各种时机,完成官场大面积轮岗与换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