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曾祖英,汝祖廷玉皆为贤相,汝家世受国恩,非他臣可比。……汝好好居官,还要大用。
你爷爷张廷玉当年是非常优秀大臣,你们家和其他人家是不样,你要以你爷爷为榜样,好好努力,做个好官,将来朕还要重用你。
也许在脾气上来时候,乾隆真就是个不讲情面政治动物,他对晚年张廷玉各种折腾,也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吹毛求疵。可看他自己晚年对张家后人重用与栽培,们其实也很难说他是个不念旧情冷
,此时张廷玉,他已经什都不知道。而张廷玉晚年,则是在无所有情况下,带着无限遗憾去世。
可故事到这儿就结束吗?没有。
张廷玉去世30年后,乾隆五十年(1785)时,乾隆74岁。他在翻阅档案时候,突然看到篇自己年纪轻轻刚即位不久时张廷玉所写文章《三老五更议》。张廷玉在文中既讲臣子该如何恪守本分,又讲君主该如何保持威仪。此时已逾古稀之年乾隆,读着读着,可能是想起自己年轻时对张廷玉所做事,忽然感慨道:
夫廷玉既有此卓识,何未见及朕之必不动于浮言,遵皇考遗旨,令彼配享太庙?而临休致归里时,乃有求入庙之请。此所谓老衰而戒之在得乎?朕又以廷玉之戒为戒,且为廷玉惜之。(《清高宗实录》卷二二四,乾隆五十年二月初七日)
唉,张廷玉当初为什就不相信朕定会让他配享太庙呢?临,还非要朕给他写个字据,最后平白无故牵扯出那多事来。
此时“章总”是在猫哭耗子假慈悲吗?还真不是。
因为在此之后,乾隆对张廷玉后人都是照顾有加。像是张廷玉小儿子张若渟,当初没考上科举,最后靠纳捐买官,所以仕途直不顺。于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乾隆就下旨说:
张若渟虽非科甲,但尚谨慎,且系大学士张廷玉之子,特加擢用,以示朕眷念旧臣之意。(《清高宗实录》卷三四,乾隆五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张若渟这小伙子虽然科举没考上,但他毕竟是张廷玉儿子,还是要好好培养,朕也是个念旧情人。于是,在那年,张若渟就从内阁学士升为工部侍郎。在嘉庆朝时,张若渟还升为兵部尚书。不管是出于怀念,还是出于愧疚,如果不是因为对张廷玉还存有感情,乾隆是没必要特别优待张若渟。
不仅如此,乾隆对张廷玉孙子张曾谊也很关照。当时,张曾谊在乾隆关照下,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山西平阳府知府升为浙江按察使。而且,70多岁乾隆还专门召见过张曾谊,并嘱咐他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