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上来。生命意义到底是什?当孩童临近青春期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疑问;而在日后生命阶段里,他们反而会更加重视当下和实际问题。但经历却与此不同,是到更大年龄段才产生这些疑问。为何会如此?而又为何不能将这个没有答案问题像别人那样抛诸脑后呢?想,其中原因是天生,所以在别人看来能轻易放下烦恼,却在身上纠缠不休。常常为此精疲力倦,有时却又觉得异常振奋。比如死亡,它不仅客观存在于世,它还是人主观命运之所在。孩童有时候会想起死亡问题,但好在,他们也会随时忘掉它。而却不同,总是会被这梦魇般逻辑纠缠不休,由此,“是必死”这现实成人生底色。12岁时候,做第个哲学般梦,梦见自己活着必然结果就是——终有天会死去。挣扎着想从这梦魇般逻辑里逃离出来,获得自由,但切都徒劳无功,逃离本身亦演变成场噩梦。似乎,当知道这只是场梦,现实中每天都会迎面而来时,才倍感轻松?非也,恰恰相反,确实正活着,无可辩驳,而可怖结局——死亡——却也如影随形。
所以现在比以前更清楚沙漠对而言为何会有如此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清晰轮廓和方向感,还在于它荒芜,它空缺,能让把性爱、生命与死亡这些元素从生命中暂时抹除。相反,热带雨林有令人感到窒息生长、繁衍和挣扎,腐烂气息逼人心魄,它带着辛辣性欲渗进意识里。
厌恶热带雨林还有另个原因所在——对个体威胁。死亡,意味着个体消亡,再次融入没有差异整体之中。热带雨林凭着过剩生命力拒绝着个体存有。在那团生命里,没有植物、动物或个人是独立存在、显眼夺目。但在沙漠里,每个生命都与别生命有着空间上分离,个体也能因其自身而感到自豪起来。在沙漠里,会觉得自己太过显眼,犹如根孤独棍子在地面投出轮廓分明影子。那刻,若遇见另个人,定会望着他,独无二,珍惜无比——衬托着背后荒漠与天空,他显得美丽而清晰。
在整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直纠结于内心个体情结——与他人分离。它时常让活在骄傲与痛苦相互冲突情感狭缝里。“是谁?”这个问题,成如何才能被社会认可根本问题。小时候,当别人笑细皮嫩肉时,会更加在意自己,在意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并伴随着性意识觉醒。为何不能像其他男生那样,起打打闹闹还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