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当下遭遇,又是怎看待生死呢?
老赵问出来这句才是他们共同担忧,这趟离家和被遗忘是不是死路条?说到佛与生死,孙老善打开话匣子。他不直接说结论,而是从源头说起,先说佛陀。他说,从今天角度看,乔达摩作为位尊贵太子,有很好物质条件,万事不愁,那他为什想去出家?关于佛陀出家动机,有两种说法:个说法是,太子虽养尊处优,但出行在路边看到农夫辛劳,耕牛疲乏,虫蚁被杀,心中产生强烈怜悯之心。另个说法是,太子经过三个城门遭遇“老”“病”“死”故事。其实就是感受到生命根源“苦”。佛教如果离开“苦”概念,后续修行无从谈起,正是因为感受到“苦”,乔达摩才感受到生命某种不自由,而引发出所谓解脱观念。有经文记载:“诸佛世尊唯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简单而言,佛教根本目标并不在于你追求是快乐还是痛苦。
佛家以生死为无常,佛教也不认为生命只是偶然产生,或者死后就陷入断灭虚无,而是以不同生命形态在不断轮回流转。所以,佛教是要获得解脱智慧,要脱离生命苦海轮回。正因为佛教如此强调智慧重要性,所以会强调要“依法不依人”,“法”是佛教信仰根本。佛教不等于烧香拜佛,也不是盲目偶像崇拜。佛理教育,以及修行实践,才是佛教核心关切。
孙老善说这些话时候,气息平稳,吐字清晰,充满自信,把之前丧气扫而光,像个教授三十年佛学大学教授第三百多次在课堂上授课。
这些话,老赵和老李有听懂,有没听懂,但都像被场大雨浇遍,大家觉得心里清爽多。
老李起身把稀饭又热热,先盛碗送到楼上。老赵在楼下听到她轻声地说:无论如何,要增加营养,还有好多事需要你恢复起来才能做哦。她口气听上去特别温柔,像个贤妻良母。
之后,老李又送热毛巾上去。她苗条而干练身影忙活好会儿,老赵和孙老善都坐在楼下侧耳听着楼上声音,他们露出感激神情,像是在说,这种不幸时刻还有个女人这样细致地帮忙,真是不幸中万幸。最后,老赵听到她轻轻地说,马上再来看你,然后迈着很轻步子下楼。
早饭过后,趁着孙老善在自己话语中平复心情,老赵又重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