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荀彧共同决定下来。由于荀彧功业,自己才获得成功,国家也才有建树。如此倾心推挹,确实是难能可贵。
上述表文写于建安八年(203),当时袁绍已死,袁谭、袁尚不和,又屡败于曹操,曹操收定河北已是指日可待事情。曹操感激荀彧所作出贡献,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荀彧认为自己没有立过战功,把曹操上表压下来,曹操又给荀彧写信劝导,荀彧这才接受下来。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再次奖励荀彧,写《请增封荀彧表》:
昔袁绍作逆,连兵官渡。时众寡粮单,图欲还许。尚书令荀彧,深建宜住之便,远恢进讨之略,起发臣心,革易愚虑,坚营固守,徼其军实;遂摧扑大寇,济危以安。绍既破败,臣粮亦尽,将舍河北之规,改就荆南之策。彧复备陈得失,用移臣议,故得反旆冀土,克平四州。向使臣退军官渡,绍必鼓行而前,敌人怀利以自百,臣众怯沮以丧气,有必败之形,无捷之势。复若南征刘表,委弃兖、豫,饥军深入,逾越江、沔,利既难要,将失本据。而彧建二策,以亡为存,以祸为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
历述荀彧在官渡之战中和官渡之战后所提出两次重要建议,如数家珍。曹操认为,如果荀彧不提出在官渡坚持下去建议,而从官渡撤兵,袁绍必定鸣鼓进攻,因得到好处而勇气百倍,军则必然士气沮丧,这样就会造成必然失败而无任何胜利可能形势。如果荀彧不提出回师河北建议,就不可能取得平定四州胜利,而以饥饿之师南进,不仅得不到什好处,相反连兖、豫二州也有丢掉可能。荀彧建议确实关系全局,非常重要,难得是曹操能够予以充分认识和肯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得出荀彧“谋殊功异,臣所不及”结论。作为个控御朝政、雄图大略统帅,敢于承认自己谋略和功劳比不上臣属,这确实是非同寻常,在古代政治家中,即使不是绝无仅有,肯定也属凤毛麟角。
曹操上表增封后,荀彧坚决辞让,曹操又写封信给他:
君之策谋,非但所表二事。前后谦冲,欲慕鲁连先生乎?此圣人达节者所不贵也。昔介子推有言:“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君密谋安众,光显于孤者以百数乎!以二事相还而复辞之,何取谦亮之多邪!
说荀彧所贡献计谋并不只《请增封荀彧表》中所说两次,而是有很多次,因为这些计谋,使他获得百多次荣耀,因而要表奏两件事来予以报答。言辞恳款,发于肺腑。荀彧推不过,这才接受增封。曹操还想表荐荀彧为三公,荀彧让荀攸出面坚决辞让,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