觊、刘劭、缪袭等也都是时文才,或多或少参与邺下之游。由于众多文士来集,从而形成群星闪烁、文才济济局面。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钟嵘《诗品序》说:“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描述由于曹操父子罗致而使文士四方来集、文学创作大盛情景,反映当时实际情况。
二邺下之游
邺下文人集团是在曹操手扶植之下形成起来,因此曹操是这个集团当然领袖。但是由于曹操地位很高,年岁越来越大,政务军务繁忙,不可能真正成为这个集团分子,实际参与他们开展诸多活动。而曹丕比较年轻,余暇较多,加之建安十六年(211)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又被立为太子,具有仅次于曹操尊崇地位,因此成为这个集团实际首领,具体组织很多文学活动。曹植身为公子,也同曹丕道充当这个集团核心。这样,邺下文人平时各自办理公事,包括随同曹操起南北转战、东征西讨。公事之余,则在曹操认可和支持下,聚会起,宴饮游乐,诗赋唱和。他们聚会主要地点是邺城,这样邺城不仅成当时重要政治中心,而且成首屈指文化中心。
曹操建安九年(204)攻占袁氏势力老巢——邺城后,即将这里建成自己“霸府”,其丞相府及建安十八年(213)后魏公府、建安二十年(216)后魏王府都设在这里,手下文武*员除部分镇守四方和在许都执行监视献帝任务外,其余也都聚集在这里,这里实际成曹魏政权都城。曹操在这里修筑北宫,宫中有文昌殿,同时还搞其他些基本建设。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开凿玄武池,用来训练水军。建安十五年(210)冬,曹操在城西北角构筑铜雀台,台高十丈,有屋120间,台下有园,称铜雀园或西园。不久,曹操又修长明沟,西引漳水,向东流经铜雀台下。建安十八年(213),曹操命西部都督从事梁习从上党运送大木供修筑邺城宫室,又在铜雀台南面构筑金虎台(又称金凤台),台高八丈,有屋l09间。建安十九年(214),又在铜雀台北面构筑冰井台,台高八丈,台下有冰室,冰室内有井,井深十五丈,储藏有冰块和煤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