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疲劳。蜀中险阻,并不亚于进取汉中所经历险阻,以疲惫之师去攻取更为险阻
地方,很难收到“席卷”
效果。按刘晔所说,蜀中经过七天骚乱之后就已经初步安定下来,在当时交通不便、且必然遇到抵抗
情况下,想要在七天之内深入益州腹地、攻下成都也绝不可能。更何况,刘备于建安十九年(214)夏拿下成都,到曹操拿下汉中时,已有将近
年之久,其政权已大体稳定下来,虽有小
骚乱,不足以动其根本。而其军队因新得益州,士气正旺,也必有相当
战斗力。加有天险可恃,即使据险不战,以逸待劳,也会给曹军带来巨大
损失。因此,曹操在这种情况下不肯贸然进兵,是完全可以理解
。
曹操所面临形势同当年
刘秀有相似之处,这就是他们都取得
第
个战役
胜利,下
个目标是要夺取蜀地。但又有
个截然不同
地方,这就是刘秀是在控制
中国
整个东部地区后,才转而向西用兵
,这就毫无后顾之忧,可以而且必须乘胜进军,消灭蜀中之敌,以求
劳永逸。而曹操却处在三国鼎立
态势已经形成
情况下,江东有虎视眈眈
孙权,荆州又有关羽领着重兵驻守,如果自己把战线拉得过长,特别是如果把重点投入蜀中而在短期内又不能自拔,腹背就必然会出现空虚,给孙权、关羽以可乘之机。东线
旦失守,中原不保,局面就不可收拾
。这可能出现
长远
困难,作为
军主帅
曹操是不能不充分地估计到
,是不能不瞻前顾后、谨慎从事
。
后来形势发展,也证明曹操
谨慎决不是多余
。刘备东下荆州,与孙权剑拔弩张,双方眼看就要展开
场争夺荆州
大战,这形势对曹操本来是极为有利
。但就在这时,刘备得知曹操进攻汉中
消息,深恐益州有失,于是主动向孙权求和。孙权同意
刘备
请求,双方商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湘水以东
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属孙权,湘水以西
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属刘备。双方达成和解,重新恢复
联盟关系,在
定程度上形成
类似赤壁之战前
格局,形势顿时发生
不利于曹操
变化。
孙权从荆州脱身后,立即于建安二十年(215)八月亲自率军十万进攻合肥,这时距曹操进驻南郑时间还不到
个月。驻守合肥
张辽、乐进和李典手下只有七千多人,与孙权所率兵力相比,相差悬殊,曹操动身西征汉中前虽给张辽等人留下
封“贼至乃发”
密信,预为作
部署,心里毕竟是不放心
。所幸由于部署正确,张辽贯彻部署坚决,作战勇敢,合肥之役获得
全胜。不过,孙权
威胁照样存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