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朝政。长期以来外戚与宦官两个集团交替执政、互相火并局面至此结束,东汉王朝也在这种火并中,名存而实亡。此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便主要表现为各个官僚地主武装集团之间冲突,即所谓军阀混战。
董卓是个非常残,bao家伙,掌权后,采取高压政策,以严刑服众,稍不遂意就开杀戒,弄得朝中人人自危。他凉州兵,除汉人外,还杂有羌人和胡人(匈奴),纪律性很差,破坏性很大,经常四出抢劫财物,掳掠妇女,甚至在朝中*乱公主和宫女。次董卓派兵到阳城,把正在祭土神民众包围起来,男子全被杀死,头颅被砍下来挂在车辕上,将妇女和财物弄上战车,歌呼而归,说是“攻贼大获”。回到洛阳,将男子头颅聚拢焚烧,妇女则被赏给士兵作婢妾。洛阳带陷于片恐怖之中。
另方面,董卓为笼络人心,巩固地位,又特别对官僚士大夫做出些姿态。他为窦武、陈蕃伸冤,重用周珌、伍琼、郑泰、荀爽、何颙等名士,恢复陈纪、韩融等党人官爵,以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张邈为陈留太守。大儒蔡邕过去遭受宦官打击,逃亡在外,董卓召他进京,三天之中三次升官,直做到侍中。但这些措施,并没能起多大作用,官僚士大夫多对董卓心怀不满,只是迫于董卓高压政策,暂时隐忍;些人则公开表示不同董卓合作,如袁绍在为废立之事同董卓发生冲突后逃奔冀州,其堂弟袁术逃到南阳。
董卓当初阴怀野心,积极发展个人势力,拒绝朝廷征召,曹操肯定是有所解,因此他反对召外将、特别是召董卓进京,是有着阻遏董卓野心、维护政局稳定考虑。董卓来到洛阳后所作所为,曹操更是耳闻目睹,并抱有自己想法。曹操本来也是董卓拉拢对象,董卓上表朝廷荐举他为骁骑校尉,并想把他引为心腹,共同商议大事。但董卓所作所为不得人心,曹操料定董卓虽然得势时,但必然很快归于失败,因此不肯同董卓同流合污,于是毅然改名换姓,逃出洛阳,走上同董卓公开决裂道路。
二首举义兵
曹操只带几个亲随骑兵,溜出洛阳城来,抄小路朝东边家乡谯县方向急驰。出虎牢关,路过成皋时,到故友吕伯奢家借宿,发生杀吕伯奢家数口事情。对这件事,史籍记载各有不同。
王沈《魏书》说,曹操到吕伯奢家时,伯奢不在,他儿子和几个同伴抢劫曹操马匹和财物,曹操发觉后,亲手将这几个人杀死。
比王沈《魏书》稍为晚出郭颁《世语》,所记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