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恐怕答案都是否定。就连徐建寅本人,也是在研制无烟火药时发生意外,爆炸殉职,是年九〇年。
更多枪支大炮,就要有更多高效火药供应。恐怕在大清国最后年里,整个济南都在弥漫着浓浓未燃火药味。在济南城北边,大片土地被济南特有圩子墙围起,墙内正是因为徐建寅意外身亡后逐渐没落山东机器局。而在圩子墙外,大概不会太远,便都是簇拥挤满小工厂,甚至不应该称之为工厂,而只是堆堆黑火药简陋作坊。
实在可惜是,那个时候摄影技术太过昂贵太不普及,留存下来相关照片更是少之又少。在自己惯用数据库里翻很久,只是找到些山东机器局照片。这些照片绝大多数都是在山东机器局正门,拍下那个在匾额上写着“造化权舆”四个大字圩子门,和门前那些面对硕大相机镜头还很惶恐不自然人。找不到任何小作坊照片,没有可能通过影像资料研究明白当时黑火药作坊安全措施到底合不合理,有多不合理。
不过,仅从记载中黑火药作坊数量和泺口地区工厂承载能力来计算,确实可以判断出当时小作坊到底有多拥挤不堪。连续爆炸,确实有可能发生,不能成为疑点。
除去这点之外,再无更多线索。恐怕需要从其他文献中继续探寻,那唯有个“陈海宁”名字,可谓检索关键词。
令惊讶是,以这个名字路检索到三十年前,也就是八八〇年时,竟真有所收获。“陈海宁”这个名字,出现在个大名单中,名单为八八〇年山东机器局新入职人才和职位。竣工于八七九年山东机器局,在第二年入职批可以称得上是官位低微技术*员,陈海宁看来就是其中个,而他主管是机械制造。从此可见,陈海宁不仅不是个毫无尝试而造成惨剧冒失鬼,还是山东机器局元老级技术人才。
这下确实有意思起来。
不过还是要更加谨慎,虽然地点上重合度很高,但也不能排除这是个同名者。必须再找到更多更充足关联性证据。
可是接下来检索就没有这顺利,使用数据库可以检索到有关“陈海宁”这个名字信息只有三条,除去前面已经搜到两条之外,还有条是要比八八〇年还要靠前年,也就是八七九年,报道说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有批徐寿学生毕业(或者可以称之为出师),毕业学生名单中再次见到“陈海宁”。
陈海宁这个名字在清末历史上出现过三次,而其中有两次只是出现在看似并没有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