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把钝剑。当时皮克斯已濒临破产,迫切需要与迪士尼达成合作。另外,迪士尼有能力为整个项目提供资金,而皮克斯却做不到。双方最终在1991年5月达成交易,约定电影及其中角色所有版权完全归迪士尼所有,迪士尼拥有创意决定权,会分12.5%票房收入给皮克斯。迪士尼有权力(但无义务)参与皮克斯后续两部影片,还有权使用合作影片中角色制作续集,无论皮克斯参与与否。迪士尼有权随时叫停这部电影,只需支付少量罚金。
约翰·拉塞特提出创意叫作“玩具总动员”。创意起源是拉塞特和乔布斯个共同理念,即产品都有其存在意义,东西被创造出来是为完成特定使命。如果物品也有情感,其情感基础就是对实现自价值渴望。例如,杯子存在意义是盛水,如果杯子也有喜怒哀乐,就会杯满则喜,杯空则悲;电脑屏幕使命是为与人互动;独轮车使命是在马戏团供人骑行。而玩具使命就是供孩子们玩耍,因此对玩具而言,最深切恐惧就是被孩子丢弃,或被新玩具取代。所以,在这部以友情为主轴电影里,把曾经最受宠旧玩具和闪亮登场新玩具搭配在起,就会有种天然戏剧性,特别是剧情还围绕玩具和孩子分离徐徐展开。如原脚本开篇所说:“每个人在童年时代,都有痛失心爱玩具经历。们故事从玩具视角出发,个玩具在失宠之后,试图重新获得对它来说最重要东西:被孩子们拿起来玩耍。这是所有玩具存在意义,是他们存在情感基础。”
经过反复讨论,电影中两个主角名字最终被定为“巴斯光年”(BuzzLightyear)和“胡迪”(Woody)。每隔几周,拉塞特就带队向迪士尼展示最新剧情进展或完成电影片段。在早期试镜阶段,皮克斯利用些场景展示他们出神入化动画技术。在幕中,胡迪在衣柜上快速移动,阳光透过百叶窗洒进屋内,在他格子衬衫上投下阴影——这个效果是几乎不可能通过手工渲染实现。皮克斯技术固然令人惊叹,但要用情节来打动迪士尼就难得多。每次皮克斯去汇报进度,卡森伯格都会推翻大部分情节,厉声提出具体评论和意见。旁边则是群手拿笔记本工作人员埋头记录,确保卡森伯格提出每个实用建议和奇思妙想都在后续得到落实。
卡森伯格最大看法是两个主角冲突应该更加尖锐。他认为,虽然这是部名为《玩具总动员》动画电影,但目标观众不应该只是儿童。卡森伯格回忆说:“电影起初没有任何戏剧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