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模板当与诗歌相反,与桀骜不驯个性相反,与讲述独、短暂、不可复制存在诗歌相反:它无需被书写,仅需——也首先需要——被践行。
这第二部分梦,想必以其对关于特立独行诗歌巧妙注解影响;次日早晨,也是出于贯习性,醒来时心情大好。
崩溃与恢复。
在酒店吧台点杯三份浓缩咖啡,这又抬升活力与亢奋,差点没事笑出声来。决计立马出去稳定下情绪。天还早,早得可以,几乎看不见人,事实上,只瞧见位老妇,躬在扇橱窗前,摸着嘴唇。而除这位奇人之外——也或者是眼花——街上再没有许多东西可看。
由于此时此刻真叫不调侃些什就难受,告诉自己:没人才好呢,这样就谁都不会瞅,对说:是时候,小子,你也该到,们正等你呢,等你把昏昏欲睡当代艺术引上新道路。
昏昏欲睡?
发觉骨子里仍旧装着国知识分子,特别是自诩神志尚清知识分子典型宿命论抽搐。依然在被那些渴望看到当代艺术昏昏欲睡,抑或当代艺术已成灾难人所影响。
难道不是?它显然没在它最高点,这事必须承认。不过——除非是在黑色时段——还是会因那些对艺术现状持无限悲观态度朋友而感到厌烦。认可那种观点,即艺术正处于危机之中,且当真觉得,第十三届文献展可能恰就反映这种困境,可即便如此,接触到卡塞尔某几件展品还是由衷让振奋到现在。而且,所见许多事物甚而成为人格部分,在灰暗时刻为注入乐观能量。
望着大清早空寂街巷,自语道,也不是说同胞那些自夸然声音讲就定是真理。他们确实明智,且往往出挑、不同凡响,但无法否认是,他们耽溺于宿命论中,而其中有些人只是因为缺乏创造天赋,单单这个就将恼羞成怒他们抛向其他人对立面,抛向作为整体当今文化对立面。最终,想,这种聪明反让他们落入俗套。有人称,当今艺术萧条,自六十年代起就再无新意。亦有人道,八十年代后,小说已亡,文艺俱灭。可在那些宿命论者中,更有对六十年代就极端绝望,每天所做事就是将每位有志之士企望打消。
继续走着,本就漫无目。也许真是这样,心里嘀咕着,们年轻人里少有从当代诗人口中提炼出生活启示,而在六十年代,确有那小部分人视诗歌为他们最值得信靠人生向导。也大概真有此事,在八十年代末发生什异常严重情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