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存在于古巴人身上那种天然快乐。这种快乐是街对面粗糙酒吧用劣质音响播放震耳欲聋牙买加音乐,是街头巷尾倚靠在自己闪亮老爷车旁身着廉价而亮眼西装冲相机镜头露出两排牙齿司机,是每间没有菜单酒吧里都有自由古巴和莫吉托,也是那些不解地拉着堆又堆游客去远离城区小时车程海明威故居向导在旁等候耐心。当开始找到这种快乐之后,不再购买上网卡。
物资紧缺古巴至今还实行着配给制经济原则,因此,在老城区里,你能看见记忆中熟悉景象:人们在布店、食品店、商店门口排着长队,手里捏着各种票券,等候商铺开门,购买日常所需用品。而所有店铺依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商店样貌:稀少而简朴货物放在玻璃柜台内,或是后排货架上,需要向营业员指出要哪样东西,它才会被从货架上取下,放在你和营业员之间柜台上。几乎没有什快餐店,倒是有类似美食广场那样综合食品店铺,走入后,既有卖汉堡、肉类简餐柜台,亦有卖各种生肉熟食外带柜台;而在排着长队那个狭小地方,会有个店员从个大桶内取出袋袋牛奶,与居民手中奶票交换。
是,在这里,即便有钱你也买不到太多东西。而居然在家小小杂货店买到棉条,实在超出期望。虽然只有独独那种品类,已令足够惊喜。看样子那包棉条并不是当地居民会购买东西,因为包装上蒙满灰尘,似乎放置已久,无人问津,好像写着资本主义四个大字。城区最高级服装店是间橱窗里展示着各种棉质纯白衬衣和裙子店铺,走进去之后,目之所及所有衣服都是白色棉布制成,像是供应给最上流顾客。讽刺是,服装店旁边就是家小小纺织厂房,透过窗户,能看到穿着纺织工服各种肤色男工和女工坐在缝纫机前,专心地踩着机器。这幕实在太过荒诞。更荒诞事情是,从南美路北上到达古巴,在巴西、秘鲁和智利都几乎见不到什中国游客,在古巴却见到乌泱乌泱中国人,有些是美国上学过来玩学生,还有很多则是从国内专程飞来。这让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在填写来古巴理由时,选择“帮助支援社会主义建设”那项。
游客最多地方并非哈瓦那大教堂、圣弗朗西斯科广场或是博物馆——所有这些公共建筑无例外地破败,博物馆更是个完全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人物崇拜资料展示中心,没有任何艺术作品,因此游客们全部集中到这个国家和城市另个最有名人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