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世纪封建制度到近代过渡时期第个大帝国,仍缺乏相当基础设施能力来控制殖民地(I)。因此,西班牙帝国维持很长时间,但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欧洲霸权。
2.法国因卖官鬻爵制度造成精英高度分裂,同时又无法插手荷兰控制贸易路线,从而无法培成商业精英来提供足够资源(C);殖民地种植园主通过家族联系和与中央精英广泛联系来影响政策,但又有自主性(A)。和西班牙类似,法国从未完全控制欧洲(拿破仑时期是短暂例外),亦未获得霸权。
3.荷兰在17世纪有30~50年霸权,这是因为:反对哈布斯堡王朝战争使得城市商业寡头获得权力并团结起来(去除C);而其政治安排又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去除U);实施殖民西印度公司与东印度公司在财政和组织安排上受到中心约束,自主权不高(去除A)。
4.接下来,英国在伊丽莎白世与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达成两次霸权。政治和商业安排促进多种精英妥协和联合可能,因而其收入进入中央财政比例大大提高,军队也由中央国家有效控制(去除C、A、U、I)。19世纪中期,精英有分裂趋势,殖民地产生离心力(C、A重新产生),英国通过将东印度公司国有化等系列改革重新调整精英关系,重新稳固霸权。尽管如此,19世纪后期开始,金融精英还是成功扭曲政策,定居殖民者促进帝国解体,对外投资增加导致英国国内产业空心化(C、A重新产生),霸权丧失。
5.相比之下,拿破仑时期和纳粹时期并不存在精英斗争,也没有殖民精英高度自主,也不存在基础设施能力低下问题(去除C、A、I)。然而,如前所述,单军事精英统治无法长久(U),霸权无法制度化。
6.相较之下,古代帝国问题是缺乏通信、运输以及其他控制手段和治理技术(I),因而殖民地精英直离心力较强(A),从国民整体财富中能够提取比例也相当有限,因而无法达到现代意义上霸权。
7.最后重点是美国。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不同精英之间有个利益分配和政治上制度化协商方案,即“嵌入性自由主义”(去除C),美国实现全球霸权;而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金融精英相对产业精英占据上风,全国甚至全球性精英压倒地方精英。整个国民经济金融化程度加深是精英斗争加剧重要反映(C)。金融精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动国际和国内持续金融化,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也依然推动对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