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趣恰好相反。然而,只要细读文本,就可以看到:福柯虽然批判对“起源”研究,却提出分析“出身”(herkunft)和“出现”(entstehung)意义。所谓“起源”是指“事物确切本质、事物最纯粹可能性以及精心加诸事物之上同性,以及先于所有外在、偶然和继替东西不变形式”。所谓“出身”是指“微妙、独特和个体之下标记”,它“并不位于们所知和们所是根源,而是位于诸多偶然事件外部”。所谓“出现”是“诸多力量登场入口,出现就是这些力量爆发”。也就是说,福柯反对并不是对事件追根溯源本身,而是质问到底该如何来分析这种渊源和流变:是把它当作线性、本源决定性、同性,还是当作充满斗争性、偶然性、异质性?“追根溯源事件社会学”旨趣与福柯对“出身”和“出现”分析旨趣是相通:谱系学“将永远不会去追寻‘起源’,将永远不会把历史种种插曲当成不可理解东西忽略掉。相反,它紧盯着伴随着每个开端细枝末节和偶发事件;它将丝不苟地注意它们小*小恶;它将等待着它们出现——有朝日露出真正面目——以他者面目出现”(福柯2001b,119—120)。不过,在受到福柯思想多年熏陶和感染之后,现在所倡导“追根溯源事件社会学”还是已经与福柯谱系学之间保持种必要张力。这是因为福柯对偶然、分解、权力/知识这些东西着力过猛,把相对东西绝对化。他自己说法是,“‘效果’史与传统历史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没有常项”(福柯2001b,128)。如果历史没有任何常项,历史任何整体性和结构性也就无从谈起。虽然并不把福柯本人视为所谓“后现代主义者”,然而,必须承认,他思想对后现代主义产生非常重要影响。而“追根溯源事件社会学”是从根本上拒斥后现代,它坚持致力于理解社会结构和制度某种整体性。
五
在中国历史社会学发展中,结构性叙事与时间性叙事各有长短,各有发展空间,不必急着正名,最重要是先按照各自思路做起来。当前虽然有种“历史社会学热”,但如果只有趋势勾勒和方法争辩,而没有扎实研究尤其是厚重专著面世,那这种热潮就只是种虚热和口水战,既不可能持久,也留不下真正学术成果。这两种思路即使现在还做不到和衷共济或取长补短,但也应该在“各美其美”基础上慢慢找到通向“美美与共”道路。当初孙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