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女孩在死前有多绝望,而父母又是怎样心情。”
“这是日本警方渎职。”方应理神色微凛。
“对,并且将污水泼到受害者身上。”任喻说,“后来将收集到线索交给警方,说你
“其实准确来说不是记者,是新闻线人。”任喻纠正,看出对方似乎在思考这个名词,又解释,“除提供些正常爆料以外,还有些脏活,在边界摇摆那种,正经记者是不愿意做,就会给们做。所以记者这个称呼太高尚,不适合。”
“听起来需要隐姓埋名,而且很辛苦。”
“最辛苦倒不是工作本身,是内耗,直在学习项技能,就是抽离感情,减少共情。”任喻说,“因为通过观察和交际,你会发现很多人不同面,就像魔方,远看时候你认为它是白色,接近之后会发现,它既有黄色也有红色。你会很容易失望。”
方应理虽然对这个职业感到陌生,但仍然可以共情:“作为个律师,也常常有这样感受。”
“可能有共通之处。”任喻想想,“比如说,三年前在日本,跟踪个社会案件。有个女大学生在车水马龙街头被当街刺杀,警察开始公布信息说,这个女孩在遇袭时浑身奢侈品,导致后来媒体报道时候将案件定性为痴迷名牌女大学生遭遇情杀,当时整个舆论都在攻击受害者不检点,可想而知,有些话说得很难听。”
“非常典型受害者有罪论。”方应理仿佛见惯不惯地评价,然后又问,“那凶手找到吗?”
“其实凶案发生后,受害者家人几乎立刻认定嫌疑人就是受害者前男友,但杀人现场目击和这位前男友特征完全不同,所以警方只能暂时排除他嫌疑。”任喻说,“当时有个朋友就是日本警察,人还蛮不错,就跟他打探消息,可他让别管这件事。开始觉得这个案子没这简单,后来在嫌疑人店面盯梢个月,拍到张他和另个男人交谈照片,而那个男人当天就出现在杀人现场。”
尽管在开车也不影响方应理脑子转得快:“是买凶杀人?”
“对。但这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后来发现这个前男友患有强烈偏执症,简单说就是具有,bao力倾向,他不仅跟踪过受害者,还散发过诽谤受害者私生活传单,受害者分手未果,受到多次,bao力对待,并且和家人起报过三次警,可每次都没能立案,得到警察保护。”
“女孩父母只能每天接送女儿上下学,晚上减少出门来保护自己女儿。他们做能够做切。但最后事发却是在光天化日下街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