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这把心酸泪,那干脆破罐破摔到底吧。”
“什意思?”
“就是。”李鸢不是馋,是真饿,他正色说:“都点。”
前庭枇杷树下,老板搭个五六平见方青石小潭,挺深,枇杷淡黄花蕊落水
入乌南江,物资交换扩大致物流业兴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这里曾商贾云集,舟楫繁忙。而受到经济发展与地域限制,建国后渠山镇鲜为人知,却也正因如此,渠山镇得以类似青弋那样,不强自追赶时代发展,而规行矩步地按着自己节奏,缓慢向前。
气候湿凉,渠山老街铺就清色石板路,难免有点儿光溜溜,个不稳就得滑板鞋。老街两旁也皆是青檐黛瓦,前店后坊,门上挂着湿漉漉胶靴蓑衣。不是游客旺季,所以行人疏落,多是老人三三两两坐藤椅聚在门口,脚边趴着偷闲黄狗,谈针头线脑锅碗瓢盆,有搭没搭地瞄眼过路人。
人到岁数,真就是过眼烟云万般皆空,没什还值得奋袂跳脚,哪怕那些个老人家,都看真真,刚才过去俩男孩儿牵着手。
李鸢喊饿,叫饭闹铃锅,忍不住生理反应要往食堂跑。俩穷鬼番斟酌,选家看室外装潢没那高大上仿古饭馆。半堵翻新重制马头墙,围出不大前庭,门脸上挂个乌色小匾,写枇杷山庄。叫这名儿,不是附庸风雅,是院里真有棵硕大枇杷树,比鹭高那棵校宝有过之而无不及,枝叶森绿,顶冠悬延,往外站出很远也瞧见。
有人进门,戴护袖麻鞋,穿对襟布袄老板用本地方言迎,彭小满回个脸懵逼,他才笑笑,改口成挺流利普通话:“渠山古镇琵琶山庄,外有青山绿水,里有暖气包房,卖都是当地特色,卖都是人文情怀,好吃不贵物美价廉,鱼虾主打,活蹦鲜跳,个个足称,清蒸杂锅红烧炖汤都行,两位进来看看?”
整套词儿张个嘴就出来,半点不带磕绊,吐辞之流利,不得不让人怀疑这老板祖上是不是天津卫练快板儿。
屋里菜单挺有意思,并非惯常簿,而是条条明目用写上削薄竹片,捆上红绸挂满屋,生意还不错,正热气腾腾地吃着三四桌,彭小满李鸢点菜得横着从头到尾走遍浏览。看看,米粉肉杂锅鱼咸拼和渠山小炒被写成招牌,划圈儿。
“鱼还是肉?”彭小满捏下巴:“肉三十多鱼四十多。”
李鸢站他背后直笑:“有必要这——精打细算彭会计?”
“光半天你给换俩职业。”彭小满朝后怼肘子,“说就跟你钱水淌来样,这趟回去熬到奶回来,八成就是泡面度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