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史料都只是用句“遭厌弃”轻飘飘地带过。
然而个容貌姣好女子,为什会无缘无故地遭到皇帝厌弃呢?
杨婉闭着眼睛,在心里收束所有相关文献,结合当下情形,她基本上可以推定,贞宁十二年春夏之交,就是宁妃失宠时候。原因无外乎是因为鹤居案,曝露她与郑月嘉私情。至于后来贞宁帝残杀三百宫女,结鹤居案,应该是为抹掉这段对贞宁帝自己来说,羞耻万分事情。
杨婉厘清所有经过,也预见到结果,然而心中却仍然荡动不止。
明日皇帝要亲自讯问她。那,在没有她历史上,皇帝明日讯问又是谁?那个人说什?杨婉皆不得而知,如果这是段确切史料,那她现在就可以有预见性地规避掉错误,从而做更好应对。但是大明几百年,日夜无数,人事间繁荣和凋零时常在念之间,做千百次转变,而部《明史》能有多少个字?大段叙事,小段评人,字里行间皆无人情,对此时杨婉而言,像堆看似逻辑严密论文骨架,动笔写时,就会发现处处都是错误,根本无处下笔。
杨婉又是夜未入睡。
她忍着要命伤痛,躺在被褥里试着于心中推演,明日御前受审情形。
大明皇朝至此虽不足百年,但由于先祖草莽出身,每代皇帝都致力于谨铸天为威,严酷刑罚制约着内廷众人和百官们言行,但也时常因为过于严苛,而遭遇反噬。
前朝壬寅宫变(1)中,宫人们不堪压迫,差点合谋杀死先帝,以至于先帝不得不搬出寝宫,移居西苑,从此几乎断绝阴阳念头,终日修道,临时死后才重回乾清宫。
贞宁帝吸取君父教训,登基以后就命宫正司严厉地规训后宫,除皇后之外,嫔妃们在皇帝面前无不战战兢兢。
她内心纠缠,实在睡不着,后半夜时,听到下雨声音。
忍不住撑起身子翻个身,不留意压到邓瑛手臂。
杨婉原本以为他会出声,但他却只是在夜色里轻咳声,慢地将手臂
由于嫔妃们畏惧,贞宁帝越发刚愎自用,自然是喜欢像蒋贤妃这样出身宫女,没什见识,却事事遵他,时时求怜女人。
宁妃虽然生得极好,但性子淡,并不似蒋贤妃那般会奉承贞宁帝。
时常因为“应答不及”这样错处,而遭申斥,再加上她有她自己气度和清傲,即便受罚,也很少会向皇帝求赦。贞宁帝对宁妃这个性情直是又爱又恨。
心情好时,觉得宁妃像件名匠精雕艺术品,心情不好时又觉得她令人厌恶。
历史上宁妃并没有个确切死因和死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