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生产率增长还是通货膨胀速度,都赶不上信贷或债务增长速度,所以宏观上就造成高投资挤压消费,部分工业产能过剩和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过剩,同时伴随着腐败和行政效率降低。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无法持续。最近几年改革力图扭转这种局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尤其是在土地和资本等要素配置中起更大作用。
结语
本章分析国债务情况,聚焦企业和银行风险,结合前几章讨论过z.府和居民债务风险,希望能帮助读者理解债务风险大概。债务问题不是简单货币和金融问题,其根源在于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所以在降债务过程中伴随着系列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然而导致目前债务问题直接起因,却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几年后欧债危机。这两次危机对世界格局影响,远超“9·11”事件。为应对巨大外部冲击,国迅速出台“4万亿”计划,稳定国和世界经济,但同时也加剧债务负担和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可以从三个角度去理解。第是生产效率下降。宏观上表现为GDP增速放缓,低于债务增速,所以宏观债务负担加重。微观上表现为地方z.府过度投资、不断为些“僵尸企业”输血,扭曲资源配置,加重z.府和企业债务负担。而且地方z.府“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模式过度依赖地价上涨和房地产繁荣,推升房价和居民债务负担,也加大银行风险。
第二个角度是国际失衡。地方z.府重视投资、生产和企业税收,相对忽视消费、民生和居民收入,造成经济结构失衡,分配体制偏向资本,劳动收入偏低,所以消费不足,必须向国外输出剩余产能。国和韩国、日本等东亚邻居不同,体量巨大,所以对国际经济体系冲击巨大,贸易冲突由此而来。
第三个角度是产业升级。因为产能过剩,国制造业竞争激烈,价格和成本不断降低,不仅冲击外国中低端制造业,也冲击本国同行。要想在国内市场上存活和保持优势,头部企业必须不断创新,进入附加值更高环节。所以国制造业质量和技术含量在竞争中不断上升,在全球价值链上不断攀升,也带动技术创新和基础科学进步,进步冲击发达国家主导国际分工体系。
从第三章开始直到本章结束,本书已经详细分析第个角度,也为理解第二和第三个角度打下微观基础。下章将展开讨论国对国际经济体系冲击,并且从国际冲突角度出发,由外向内再度审视国内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扩展阅读
最近1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