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占43%面积却住94%人口,而西边占57%面积却只住6%人口。(11)西边人口密度比东边低得多,行政单位面积自然就大得多。面积最大四个省级单位(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都在西边,合计占国土面积半。新疆有些地区面积比东部个省面积还要大,但人口却尚不及东部个县多。(12)
按人口密度划分行政区域思路非常自然。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需要成本,人多,不仅税收收入多,而且成本能摊薄,实现规模收益。人口稠密地方,在比较小范围内就可以服务足够多人,实现规模收益,因此行政区域面积可以小些;而地广人稀地方,行政区域就该大些。中国历代最重要基层单位是县,而县域划分要依据人口密度,这是早在秦汉时期就定下基本规则之,所谓“民稠则减,稀则旷”(《汉书·百官公卿表》)。随着人口密度增加,行政区域面积应该越变越小,数目则应该越变越多。所以随着古代经济中心和人口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行政区划也就慢慢从“北密南稀”变成“南密北稀”。以江西为例,西汉时辖19县,唐朝变成34县,南宋时更成为粮食主产区,达到68县,清朝进步变成81县。(13)
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地理条件。古代交通不便,山川河流也就成行政管理自然边界,历史地理学家称之为“随山川形变”,由唐朝开国后提出:“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新唐书·地理志》)。所谓“十道”,基本沿长江、黄河、秦岭等自然边界划分。唐后期演化为40余方镇,很多也以山川为界,比如江西和湖南就以罗霄山脉为界,延续至今。现今省界中仍有不少自然边界:海南自不必说,山西、陕西以黄河为界,四川、云南、西藏则以长江(金沙江)为界,湖北、重庆以巫山为界,广东、广西则共属岭南。
第三个重要因素是语言文化差异。汉语方言间有差异,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也有差异。若语言不通,政务管理或公共服务可能就需要差异化,成本会因此增加,规模收益降低,从而影响行政区域划分。当然,语言差异和地理差异高度相关。方言之形成,多因山川阻隔而交流有限。世界范围内,国若地形或适耕土地分布变异大,人口分布就比较分散,国内语言变异往往也就更丰富。(14)
国各省间方言不同,影响省界划分。而省内市县之间,口音也常有差异,这影响省内行政区划。浙江以吴语方言复杂多变闻名,而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