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庭确实很富有,财产所有人却不是他,不说太多,哪怕动用几百美元,也要母亲同意。
去说服母亲投资?他拿什去说服母亲?他擅长是电影制作相关知识,不是金融投资。对后者除概念外,基本上不懂。以个未成年人身份,拿些连自己都糊弄不理由,去说服作为成熟商人母亲?
可以请专业人士收集资料加以分析?北美不缺乏这方面专业人才,专业往往也意味着价值,在这个商业国度,价值最基本衡量标准就是金钱,聘请专业人士写出份极其有说服力还有详实数据参考支持,最起码能打动个身家千万商人投资分析计划,杜克需要为此支付多少钱?
如果有这笔钱,他还不如直接去买微软股票。
甚至,杜克都幻想过,七十年代初就与母亲离婚父亲,是不是为他设立过信托基金,等十六岁或者十八岁时候,能自动获得大笔财产?然而事实再次证明他想多。
。
而过十六岁之后,按照罗森伯格家族传统,除去母亲负责昂贵学费外,杜克必须为自己日常生活和导演学习开支负责,做剧组杂务工和临时演员,实际上也挣不到多少钱。
至于哼段曲子复制歌曲和投递剧本就能赚钱,那纯粹是想多。
前者先不说其中需要高度专业性,就算能哼出来,那也需要作曲家重新编写,谁能保证对方不起什心思?是,编剧协会是可以备案词曲作家作品,但首先要成为会员,成为会员要缴纳数千美元会费,而备案费用同样有数千美元!
剧本同样不靠谱,仅仅是六大公司,每年收到剧本总计就会超过万个,其中能变成电影有几部?这些中又有多少是制作人或者经纪公司以及明星演员带来项目?
除去没钱外,其实杜克对八十年代北美非电影记忆也不多,别
杜克本身最初遭遇,就是对新出道编剧最好写照,好莱坞大小电影公司,案头上堆着厚厚等着发霉剧本!
而依靠家中广告公司,弄几支未来式广告就更不靠谱。
众所周知,电影深受社会现实状况所影响,而同为影音作品广告比电影更有时代局限性!
这个道理实在太简单,每个时代,总有独属于这个时代审美,广告是针对大众产品,必然要符合时代审美,而主流社会总有种奇怪心态,往往具备很强怀旧感,却对过于超前事物极其排斥!
杜克清晰记得广告,无不具备鲜明网络时代特质,将网络大爆炸时代广告挪用到八十年代,还能成功引发轰动,有比这更不靠谱方式,比这更为可笑笑话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