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苏大为熊津都督府,收到自对马岛传过来信。
信是唐军海船跨过对马岛,沿着半岛海岸线行驶,最终在熊津港登陆,带给苏大为。
寄信人,是安文生。
“阿弥安康否?吾在九州筑紫揖礼,十天前,军已经进兵倭国本州……”
安文生信,主要是交代唐军在倭国情况。
绝不会轻易舍身。
这才是李勣底色。
否则也不会在李治当年向他求问废后之事时,说出“此乃陛下家事”这样话。
多半,还是想着以后能照顾徐家二吧。
可惜他儿子徐敬业太坑。
至于更多,非是他人可以改变。
暂时只能如此。
对,李勣跟自己说这多,这话里话外意思,难道还真是想做个纯臣,希望以后自己能扛起唐军大旗?
呸,这个糟老头子坏很,哪有那善良。
大唐武将文臣中,大致有两类人。
而自唐以后,皇帝都用庙号称呼。
就是因为李治和武由天,太喜欢给自己加谥号,加得长串,称呼时极不方便,最后只能用庙号来称呼。
想到这里,苏大为也只能在心底说句:大人,时代变。
现在站位置,是历史转折点。
大唐极盛,也就这两年。
营建东都洛阳。
又封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同时十分崇佛,大兴土木兴建佛寺。
宫中用度越发奢靡。
而且听说李治身体最近直不太好。
四国距离九州很近,基本是望风而降。
唐军没费多少力气。
不过在本州
苏大为暂时没有为老狐狸家族舍生取义想法。
李勣那边事,暂时告段落。
接下来段时间,苏大为都在忙着为即将开始征高句丽做准备。
好在李勣也没有再找他,使他可以集中精力。
时间过去月有余。
种是擅于谋国,为国家奔走,不惜性命。
比如苏定方。
还有类,便是如李勣这种老狐狸,擅于谋身。
他们当然也希望大唐兴旺,毕竟大唐好,他们才能更好。
但是在这之前,首要保住自己。
打完高句丽,达到历史上唐朝疆域顶点。
接着与吐蕃开战,打破不败之神话。
成为大唐武德盛极而衰开始。
苏大为暗自摇头。
这些他只能作为见证者,最多是做些力所能及事,比如提拔些像黑齿常之、娄师德这样将领。
身体越不好,就越崇佛信道。
希望借助佛道两门之法,能延年益寿,使身体强健。
于是帝都崇佛之风,也越发兴盛。
而且李治还给自己上谥号,叫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唐以前,皇帝般用谥号称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