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敌之后,李道宗手下果毅都尉马文举主动请战,厉声说,不遇敌,何以显壮士,率着彪人马,向十倍于己之敌发动突击。
马文举之勇,令唐军士气大增,个个奋勇向前。
舞舞陌刀,见人就砍,所向披靡。”
黑齿常之道:“应该不会这轻松取胜吧?高句丽人战力没那弱。”
“被你说中
苏大为骑着龙子,忍不住赞声。
他依稀记得,永徽四年,李道宗被卷入房遗爱谋反案,坐罪流放象州,病死于途中。
心中不由替这位出身李唐宗亲名将暗道声可惜。
正如薛万彻临死前喊那句:万彻大好健儿,恨不能死在战场上。
军人,马革裹尸才是最好归途。
要知道,昔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百万大军都没有拿下辽东城。”
“后面呢?后面如何?高句丽如何反应?”
王孝杰忍不住插话。
“大唐六万大军,兵分两路杀向辽东城,高句丽也派出大约四万步骑,紧急驰援辽东。
接下来,便是李勣与李道宗先锋在辽东城外与这群敌军相遇。
?”
苏大为轻咳声,目光环扫圈,车马还在随着人流队伍辘辘向前。
身边围人越发多,有黑齿常之、安文生、王孝杰、娄师德。
甚至连都尉薛绍义都不知什时候悄然策马过来。
见苏大为看向自己,薛绍义向他露齿笑,微微点头,指指阿史那道真,又指指自己耳朵。
“道真,接着说,这段事也不太清楚,说下去。”
苏庆节在旁催促。
阿史那道真清清嗓子,接着道:“李勣听李道宗话,赞赏他勇气,并给李道宗四千骑,让他去挡住这四万多高句丽军。”
四千,对四万。
也就是说,唐军此战,必须以挡十。
当时先锋不满万人,而且已经行军三千余里,连续作战超过个多月。
不少将士建议坚守,待太宗主力来再做打算。”
苏大为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摇头道:“若是此时不敢战,军中锐气必失。”
阿史那道真奇怪看他眼:“阿弥说中,当时任城王李道宗断然拒绝坚守,在他看来敌人虽多,但也是远道而来,狭路相逢勇者胜,尤其作为先锋,更不能退守避战,弱大唐胆气。”
“好,好个李道宗!”
苏大为点点头。
军中男儿,都是好学之人啊。
提起用兵打仗,个个都听得入迷。
任由马随着队伍继续向前,听着阿史那道真继续道:“渡过辽泽之后,太宗决定背水战,以示必胜之心。
所以下令拆除渡河桥梁,率领大军和李勣先锋北西,向辽东城进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