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生此前做过长安县不良人副帅,与臣为知交好友,之前入吐蕃时,是他替臣指路,他对吐蕃之情,比臣更熟悉。”
“他为何对吐蕃熟悉?”
“因为他师父是袁守诚,袁守诚常年游走于西域诸国,想寻找传说中西王母之邦,安文生跟随袁守诚去过许多地方,也去过吐蕃。
毕竟,大唐刚建立起来时,并没有这方面需要。
可是时移世易,作为个区域性大国,作为当世第强国,天可汗帝国。
大唐长安,早已成各国争相渗透,争相打探情报“谍报之都”。
对这点,李治并非无所觉,否则也不会拍板成立倭正营。
“如果你不能去吐蕃……”
这番话说完,轮到李治闷住。
仔细想来,大唐会断案有不少,如那个狄仁杰听说就不错。
还有些老刑名,刑部、大理寺也有不少。
但是,能如苏大为这般,对情报之事,如指掌,能在如此纷乱局面中,提纲挈领,将倭正营真正撑起来,时之间,似乎还真找不出来。
“情报……情报也是重要。”
想道:“陛下,对吐蕃作战,臣本应义不容辞,但如今长安,也实在离不开臣。”
“笑话,什叫长安离不得你?”
李治眼里光芒闪,有些危险之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长安,唯离不得人,只应有个,就是他,大唐皇帝,天可汗李治。
“陛下,臣虽不能亲去吐蕃,但却有合适人选举荐。”
“哦,是谁?”
“安将军之子,安文生。”
李治微微皱眉,在脑海中仔细回忆。
他对安文生这个名字不太熟悉,时想不到关于此人印象。
李治喃喃自语。
他自然是明白。
大唐也非不重视情报,像之前派往百济李大勇,还有许多如李大勇这般,都是大唐散布出去重要秘探。
在敌方境内,组建情报网,收集切情报,给远在长安李治,提供情报支撑。
但说起来,对外情报是够重视,对内,这方面,大唐确实还有些不足。
“陛下,昨夜倭正营刚审桩案子,事涉倭国细作,正要禀报陛下。”
当下,苏大为将案情及倭正营情况对李治细细说番。
“陛下若派和苏定方将军对付吐蕃,自是愿意,但是倭正营刚刚整顿,若无臣去操持,只怕又回归散漫,如此,们在情报上,反而会居于劣势。
保证倭正营,好好利用此案,对倭人和高句丽、甚至是对吐蕃方向反渗透,建立大唐行之有效情报网络,也是为内外征战,做出有力支持。
若此时有人能替臣管好倭正营,臣甘愿交出营正之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